邓仁义 男,1930年出生,湖南人,中共党员,京郊公路修建指挥部第三工程处工人。1949年从湖南起义入伍,1952年在中南军区水利工程三师工兵连当战士,1953年在中南军区公路一师工兵连当战士,1954年在公路总局二局一处一工程队二中队当工人,1956年在京郊公路修建指挥部第三工程处一工程队当工人。1953年在海南修建公路荣立三等功一次,1955年荣获华东修建公路处劳动模范称号,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1955年下半年,修建温宁公路的桥墩门大桥时,邓仁义小队接受了一项抬大桥梁的任务。一般的桥梁直径为50~70厘米,长8~12米,还要经过四五处有水的地方。邓仁义虽然脚上生疮,但他仍然带头工作。连续抬了十几次后,疮口发炎疼得厉害,但他没有休息,始终走在抬桥梁的前边。有时他一个人扛一根200多斤重的桥梁,不能蹚水,就走小路。他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小队的劳动热情,工效比其他小队高出25%。在挖桥墩门大桥2、3号墩基时,因为没有抽水机,他们小队又担负了车水的任务。当时只有他和姚学礼两人会踏车,单靠他们肯定完不成任务。于是,邓仁义建议以师父带徒弟的方法,教大家车水。短短几天时间,大家都学会了车水,水车也由两辆增加到三辆,保证了打洋灰工程的顺利进行。车水期间,邓仁义每天提前两小时起床去车水,有时一天车水12小时。在完成小水峪工程时,他在推广小机械的号召下,和工友王来清利用休息时间研制出小推车,经过两次改进,取得成功。经试验,用小推车推土比人工挑土工效高一倍。1955年8月,桥墩门河水上涨,他参加了6次建设材料的抢救任务。一天夜里,抽水机还在水里,洪水上涨了,大家都去抢救,但洪水已没到胸口,没人敢下水。就在这紧急关头,邓仁义奋不顾身地跳进水里抢救抽水机,大家在他的带领下,也纷纷下水抢救,终于将抽水机抢救上来。邓仁义还经常从思想上、工作上关心帮助工友,为了照顾体力弱的同志,总是主动组织体力强的同志多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