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祯 男,1920年出生,河北衡水人,中共党员,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北京汽车制造厂的前身)组长。1933年在北京德顺永铁工厂当学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工作,历任锻压车间工人、班长、副主任等职。1954年、1955年连续2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从旧中国走过来的王玉祯对党和国家充满了感激之情,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满身的技术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新中国人民自己的企业。他最初是锻压车间的工人,由于工作出色,很快就担任了锻压车间一班班长,后来又晋升为车间副主任,并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担任班长期间,他带领全班职工全力以赴,加班加点,精益求精,总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被人称为“过得硬”的班组。但他并不满足于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他认为自己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国家和企业刚刚起步,家底很薄,应该想办法节约资金,能省一点是一点。于是,他和工友们开始改进主要产品的加工工艺,为企业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其中改进中链节、侧链节加工工艺,设计制造了预锻工具,保证了生产任务提前完成。通过改进工艺,减少锻造工序,制造简易工装模具,小改革、小发明等方式,仅1954年其所在班组就为企业节约了17700多工时,节约资金折合人民币约155万元。由于他工作表现出色,34岁时就走上了车间副主任的工作岗位。职务高了,担子重了,但他劳动者的本色没有变,工作热情和创新干劲没有降。他加班加点的时候更多了,全身心地投入技改技革当中,人们在办公室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担任车间副主任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提出重大技术改进建议11项,经实施后,为企业创造财富880万元。为解决矿山机械链条的中链节锻造尺寸偏差和提高产量的技术难题,他经过多次试验,制造出预锻成型模侧链成型模具等工装模具8套,并改进原始锻造操作方法,提高效率10倍以上,达到年产21万件,降低废品率40%;年节约钢材31.7吨,节约资金9.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