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泉 男,1913年出生,辽宁皇姑屯(现辽宁省沈阳市)人,中共党员,北京市石景山钢铁厂修理部电焊工。1927年在沈阳市皇姑屯铁路当学徒、电焊工,1937年到天津当码头工人,1948年到北京石景山钢铁厂修理部工作。195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李金泉在北京石景山钢铁厂工作期间,刻苦钻研,不断实践,克服重重困难,在1950年制造出了生铁焊条与软钢焊条。1951年又4次改进了软钢焊条的质量,使焊条在拉力上超过了美国同类产品的20%,成本则不到美国同类产品的1/5。经过不断努力,他后来还研制出了铁焊条、软铁焊条和钢焊条等成果,质量均优于日本、美国同期同类产品,投入成本却低于日本的一半以上。他的贡献不仅仅是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有他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创新焊条研制方法而研制出的焊条产品。这些产品在国内工业界被全面推广,广泛使用。他不但在研究焊条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生产上也是一贯地忘我工作。不管是周末还是节假日,工厂里什么时候有任务他就什么时候工作。夏天为了抢修焦油厂的轻油油罐,他顶烈日冒酷暑,在油罐里一工作就是大半天,全然不顾汗水不停地流进他的眼里。长期超强度的工作,使他的眼睛突患疾病,他住进了北大医院,医生说:“病人再晚送来几个钟头,眼睛就有可能保不住了!”他人虽住在医院里,但心里还是惦记着工厂里的工作。原本需要住院18天的时间,但他只住院9天就戴着眼罩出院了,并且回到工厂就立即投入工作。当年石景山钢铁厂小东门门口高大的光荣榜竖立起来之后,第一个上榜的人就是李金泉。他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人,但他的名字早已传遍了全钢铁厂,传遍了全北京,传遍了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