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珍 男,1924年出生,河北宛平县(现北京市丰台区)人,中共党员,北京市石景山发电厂汽机场技工。1941年到北京市石景山发电厂工作,曾任北京电力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是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49年9月石景山发电厂的6号发电机组(当时国内最大的发电机组)被敌特破坏,情况非常严重,汽轮机被全部损毁,机器变形,导致北京全市限制用户用电,全厂工人情绪低落。当时刘德珍刚从华北职工干部学校学习回来,作为党和工会的小组长参加了6号机组事故的抢险修复工作。经过大家4个多月坚持不懈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抢险修复任务。在修复以后的试车时,机器运行震动突然增大,尤其是转到100转时有异常的响声,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仔细检查,他终于发现了机器内的异物——一块长1.5寸、重138克的木块,取出后机组正常运转,发电成功。6号机组的抢修成功,不仅保证了北京市的照明和华北的工业用电,更重要的是打击了敌特的嚣张气焰,教育了我们的干部群众。他后来还采用新方法新工艺消除了盘车齿轮箱漏油的历史性缺陷,解决了汽机大盖扣不拢、主油箱装不上等技术难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他的细心检查和刻苦钻研,发现了许多事故隐患,有力地保证了汽机的安全运行。他领导的班组连续3个月无重大事故,成为全厂的旗帜,连续3次获得工会“无事故先锋”红旗,连续5个月任务完成最好(其中5月份完成任务100%,6月份完成任务185.9%,7月份完成任务171.2%,8月份完成任务197.5%),质量全部合乎规格,没有返工,更没有漏汽、漏水和漏油等现象发生。他在工作中充分表现出为了祖国建设事业不怕牺牲自己的英勇精神,曾带病在高温下连续工作9小时,还和工友们一起跳进永定河洪水中筑堤护厂。他领导的汽机场党支部是全厂最好的支部,工会委员会是车间的模范委员会,车间是全厂先进的车间,市委和市总工会连续3次组织30余人来厂参观学习他的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