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男,汉族,1980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新安教育矫治所七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李巍同志作为基层教育矫治所的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虽然只有37岁,却是教育矫治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改造一个人,可以幸福一个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些从高墙中走出去的人不再回来。”为了这个心愿,他将汗水、热情和智慧献给党的教育矫治事业。从警十五年来,李巍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人民警察的使命,全身心投入教育矫治事业,扎根基层,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教育矫治工作,累计帮助五千余名所管人员重获新生,为维护首都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李巍同志曾获得“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委政法委优秀党务工作者”、北京市教育矫治局“十佳青年民警”、优秀大队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连续四年荣立三等功、四次获得公务员嘉奖奖励。他所带领的七大队连续三年获得北京市教育矫治局“优秀大队”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三等功。
一、扎根基层、创新进取,做教育矫治战线上的排头兵
李巍同志自从警以来,一直扎根基层管教大队,始终坚持把忠诚履职作为一名党员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平台。基层教育矫治所工作环境封闭、管教任务重,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作为党支部书记、大队领导,李巍同志坚持率先垂范,想在先、干在前,处处彰显模范带头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十五年的持续安全稳定,这其中需要许许多多日常、平凡、琐细的基础工作来奠定。从安排罪犯一日起居,到逐人落实个别谈话;从所情摸排,到分类处遇;从病患诊治,到处理突发事件,确保所管安全稳定……。这一切做好管教工作需要的严、细、实,在这位年轻的大队长身上,都能找到最好的诠释;也正是这种扎根基层、率先垂范的无声力量,激励着年轻民警敬业奉献、扎实工作、创新发展。在他的带领下,支部全体民警共同努力,将七大队打造成全局叫得响的优秀大队、标杆单位。
教育矫治是监所服务首都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李巍同志带领七大队党支部全体民警,紧紧围绕教育矫治中心工作,在管理教育危顽罪犯的工作一线,锻炼磨砺、探索创新、争先创优。2014年初,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安教育矫治所迎来了职能转型的重大变革,开始承担轻刑犯的教育矫治工作。随着收押轻刑犯数量持续增加,人员、罪错构成日趋复杂,特别是长期患病人员、暴力犯罪人员、执行完刑罚需强戒人员等重点群体罪犯比例高,管理难度大,维护所管安全稳定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李巍同志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制定了“以文化教育为引领,以制度细化为保证”的工作机制,积极打造以“善”文化为核心,以《七大队新安报》、“新生”文化走廊、服刑人员救助超市为载体的“积善之家”文化品牌。工作中,发扬首创精神,深入探索适合轻型犯特点的管理模式,打出“警示教育—成本清算—排查化解”组合拳,连续三年成功防范罪犯打架事件;研发轻刑犯负性情绪管理项目,科学评估、精准定位安全隐患;拓展暴力型罪犯矫治功能区,探索涉毒罪犯“正念防复吸”实验;打造“民警夜校”、“轻刑犯每周杂谈”等教育载体,开展离别寄语、子女沟通课堂、爱国主义讲堂……有效促进了罪犯的积极转变。自职能转型以来,李巍同志带领的七大队已有一千一百余天未发生服刑人员打架违纪事件,已近两年没有罪犯因违纪受到惩处,在全局大队管理工作中名列前茅。李巍同志总结出的“防范罪犯打架工作方法”,针对性强、效果突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该工作方法已在北京市教育矫治局全局推广应用。
二、科学矫治,以情暖心,做身着警服的特殊园丁
教育矫治的终极目标是让罪犯经过矫治重新回归社会后成为守法公民。这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作,是实现一个人思想蜕变的工作,对正常的普通人来说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对恶习深、价值观扭曲的罪犯来说难度可想而知。而这些罪犯来到矫治所,往往从心底抵触民警、抗拒民警的依法管理,但面对这类人群,李巍却总能用辛劳与付出感化、矫治他们,最终促使他们成为守法公民。
李巍同志带领的七大队多次承担了重点服刑人员的教育转化任务。罪犯王某入所后,一直沉默寡言、悲观失望,坚称自己患有精神疾病,经大兴精神病医院的专家诊断,该人未患精神类疾病。为了逃避教育矫治,他为自己设计了装疯卖傻所外就医三部曲。白天以病为由申请就医,最多一天就医十六次,不分白天黑夜;一到夜里就旁若无人、自言自语、乱说梦话,对值班民警劝阻、教育也是视而不见;甚至为了达到保外就医的目的,多次将饭菜、大小便倒扣、涂抹在身上。对此,李巍同志主动担当,制定阶段工作方法和措施,充分利用个别谈话等措施,拉近距离,发现问题,开展深入的认罪服法教育。从人生观、价值观到道德法律,从现身说法事例到教育矫治政策,并郑重的告诫他,用伪病的手段是达不到目的的。就在该人举棋不定是否承认罪错之时,李巍同志给他带来了一部民警亲自拍摄的亲情片。“爸爸,我可想你了!”“孩子啊,你今天能够见到妈妈,多亏了你们大队的李巍大队长啊!”王某服刑后,家中母亲、妻子都很痛恨他,决心不再认他,也不让孩子见他。今天怎么会出现在李巍大队长带来的亲情片里呢。原来,为了感化王某,李巍同志带领民警不止一次的为他会诊,查找病因,通过内外调查及近百次的谈话,了解他的情况,决定以亲情为突破口,说服家属,重新接纳他、重新给他做人的希望,彻底解决伪病的问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李巍同志的努力下,家属终于怀着感激、希望之情,配合拍摄了一部亲情感化片。看完片子后,李巍同志来到他的身旁和他谈起人生。铿锵有力的话语,句句撞击着他那扭曲的心灵。功夫不负有心人,长达4个小时的谈话,终于融化了王某那顽固的心灵,从此,他彻底转变了。
面对失足的所管人员,李巍同志从不放过一丝希望。服刑人员袁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个月。该人被大兴精神病医院的专家诊断为双向人格障碍、抑郁症。袁某刚入所时,拒绝吃饭、拒绝喝水、拒绝更换囚服,不承认自己的违法犯罪事实,对民警极端仇视,随时有自伤自残的危险。同时,该人家庭帮教条件极差,父母对于袁某判刑表示强烈不满,认为其子因精神问题才出手伤人,不应负刑事责任,并扬言要去闹访,制造社会影响。关键时刻,作为支部书记、大队长,李巍同志勇挑重担,多次与袁某父母真诚沟通,讲法律、讲制度,努力说服亲属,主动拍摄其子在所内的生活视频,缓解家属的担心焦虑。同时,深入班组摸情况、找对策,运用科学方法疏导袁某消极情绪,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纠正过激行为,并积极与医务部门联系沟通,按医嘱配合给予药物治疗,终于促成了袁某的转变。释放之日,罪犯袁某和其家属纷纷向民警鞠躬致谢,并送来感谢锦旗。
三、凝神聚力、引领示范,做青年民警的领路人
李巍同志所在的七大队青年民警较多,青年民警大都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接受能力快,创新意识强,工作积极性高。但是,由于实践经验的欠缺,在针对罪犯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缺少有效的办法和手段。对此,李巍同志提出“三帮三带三培养”的工作法,“三帮”即帮助引导青年民警找准人生定位,帮助青年民警端正工作态度,帮助青年民警解决困难矛盾;“三带”即带领青年民警立足本职,带动青年民警学习业务知识,带动青年民警勇挑重担;“三培养”即培养履职尽责意识,培养攻坚克难能力,培养主人翁责任感。为进一步发挥优秀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李巍同志在七大队党支部率先开展“新安好师徒”传帮带工作,启动优秀党员担任从警导师制度,建立优秀党员与青年民警“点对点、面对面”的师带徒培养模式。通过好师徒活动的开展,由党员一个强,变为了一对强,逐步演变成个个强,提升了七大队党支部战斗力。在今年团市委举办的北京市机关事业单位“团建20佳”活动中,经过网上展示、微信投票、评审等环节,“新安好师徒”被评选为北京市机关事业单位“团建20佳”。
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大队带头人,李巍同志在工作中做到勤奋、奉献、探索、创新,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信赖和支持,逐渐成长为民警队伍中年轻有为、岗位建功的优秀代表。在荣誉面前,他将永不止步,一如既往的在教育矫治一线努力工作、积极进取,不断挥洒青春和汗水,在成绩面前,他谦虚谨慎,扎扎实实在教育矫治事业上再创新高、再立新功,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