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懿,男,1984年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现任市地热院总工办副主任,主要从事技术、资料、资质管理工作。他思路清晰,工作主动,专业技术扎实,责任心强,在市地勘局举办的“首届地质矿产勘查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五名,被授予“北京市地勘局地质矿产勘查优秀技术能手”称号;在《岩石矿物学杂志》、《地质科技情报》等核心地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研发专利2项;获得2010-2012年度院级优秀共产党员,2013-2014年度院级先进工作者。2016年获局第二届“青年之星”称号。
2010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的他,来院工作。面对并不擅长的地热、水文地质相关工作,他坚持查阅学术资料,购买相关书籍,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在市地勘局举办的“首届地质矿产勘查技能竞赛”中,他初露锋芒,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被授予“北京市地勘局地质矿产勘查优秀技术能手”称号。
同年,北京市一眼地热井钻探过程中发现天然气的消息,引发了大家的关注,也引起了林天懿的兴趣。面对单位在该领域的空缺,具有石油地质专业背景的他,毅然决然的肩负起这个重任。2011年4月,他完成了《北京地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调查与勘探开发战略研究》报告,实现北京地区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零的突破,引起市领导、市相关委办局以及市属国有企业的高度重视。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北京市科技发展项目《北京地区页岩气资源成藏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等7项市级项目,首次获取了北京地区页岩气关键参数,建立了地质评价标准体系。
通过系统研究,终于在临近北京的西北部地区证实了页岩气的真实存在,现场获取页岩气含气量达到了国家标准的5倍以上,属于国内较高水平。每次回顾页岩气点火成功的瞬间,他仍然激动不已。这美丽的火焰意味着填补了北京及周边地区页岩气的研究空白,实现了中国北方页岩气的重大勘探突破。面对佳绩,他从未止步,开拓前行:一是在国内首次提出了“页岩气移动测试车”,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二是积极尝试公益性向商业性转化,利用“北京模式”为鄂尔多斯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破解难题,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他实现了多项科研成果转化。首先,与中国地质大学在西山共建“地质资源勘查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选取6个具有北方页岩气地质代表性的剖面,提升了我局在全国页岩气学术研究的地位。其次,协办“第二届页岩气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做学术报告,组织40名参会代表进行了野外考察并现场讲解。在实现页岩气研究“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满载着辛苦和汗水,多少次加班到深夜,多少次严寒酷暑坚守在野外都从未抱怨。回顾往昔,占据他内心更多的是获得成果时的激动,是作为地勘青年的自豪,更是对地勘事业的使命感。
参加工作以来,林天懿先后任职不同岗位。在华清地热期间,分管部门公益性立项、技术管理等工作。共提交21份立项材料;指导编写报告53份;参与管理13眼地热井及水井施工,总进尺22715米。在院综合研究室期间,负责前期立项、规划年报制定等工作,编写立项报告12份,起草政府文件及技术材料7份等。担任总工办副主任以来,他充分发挥总工办“穿针引线”的作用,完善技术管理制度,为业务部门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各类资质、拓宽立项渠道,为项目孵化及工程施工提供平台与保障。
作为院青年代表,参加演讲比赛,弘扬青春正能量;以《非常规思路推动北京页岩气科学研究》为题代表院参加局第二届“地勘杯”青年学术演讲,展现青年学术风采;在院青年成长分享会上,分享自己总结的“五个意识”,帮助新同事排疑解惑;他同时是文艺骨干,代表局参加北京市职工音乐节对唱组,主持华清公司新年晚会,展现80后的激情与色彩。
每个年青人都有多样的青春,是奋斗、是激情、是热血、是张扬。林天懿的青春,是从朝气蓬勃的年轻岁月走向成熟的“而立”之年,是对城市地质的关切,是对人生的思考。他的青春与地质工作密不可分,他用自己的双脚战胜单调枯燥和艰苦危险,获得不断前进的勇气,谱写了一曲美妙的地质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