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作为,在工作任务中磨砺“金刚钻”
2008年7月,刚刚毕业来到院华清地热公司的雷晓东便奔赴边疆开展地球物理勘探,寻找隐伏矿产资源。工作地区条件艰苦,但他吃苦耐劳,从未懈怠,无怨无悔。地球物理勘探涉及学科门类较多,跨度较大,但他虚心向学、脚踏实地、力求完美。他的辛勤努力和付出,让他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并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很快便成了项目的技术骨干。之后的几年间,他辗转奔波于祖国边疆多个工作区,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懈努力,磨练成长,手上至今仍有野外取样工作中留下的伤疤。
2009到2010年,为了开展地热资源勘探工作,单位引进两套价值昂贵的进口勘探设备GDP32-Ⅱ型多功能电法工作站。雷晓东带领年轻的技术人员一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很快掌握了复杂的勘探技术。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形成图件、分析研究,他事必躬亲,保证了物探工作的时效性。
2012年,北京市启动了近年来单位物探部门承担的最大的公益性项目《北京岩溶水资源勘查评价工程》,雷晓东负责总体设计和综合研究工作。该项目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急、要求高,对他而言是全新的挑战。他不但亲自负责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反演,更对项目综合研究进行整体把控。综合研究需要涉及物探、水文和地质等领域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他广泛搜集资料,阅读20多份报告、10几份专著和几百篇科研论文,理清思路,充分讨论,团结室内外同志及时提交了高质量的项目成果报告。
二、敢为人先,勇当新型业务的“开路先锋”
2014年,中国地调局启动了《北京市平原区1:5万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项目。在此项目之前,院重力业务力量几为“零基础”,雷晓东跟其它几位技术骨干一起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促使项目成功落地,随后又负责完成总体设计,部署野外工作。经过2年多的努力,建立起了一支能够适应城市建设新要求的重力测量队伍。
2015年,雷晓东负责开展市国土局《昌平新城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整体把控立项、招投标、设计、组织施工、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等各个阶段,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得到市国土局和北京市多位地热专家的赞许。
近期他还负责了市地勘局《通州某建设新区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岩溶塌陷专题研究》和《通州城市副中心地区重大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项目岩溶塌陷专题研究》项目。主持及参与了与兄弟单位合作的《北京市地下水库前期勘查项目》、《北京市东南部城市发展带西集、于家务等地区地热资源勘查》、《北京密云地区地质矿产调查》等项目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任务,获得业内广泛认可。
三、主动学习,让业务素质“更上层楼”
2016年,市地勘局审时度势,开展了涉热业务整合重组,我院成立了物探研究室,院和华清地热公司的物探力量逐渐集中到了一起。近两年来,他作为其中的纽带,使全院物探形成合力,在他的带领下,整个物探团队凝心聚力,干劲十足。他始终贯彻局院两级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为实现“三个主流”、“四个一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物探工作属于高技术服务行业,要想取得成效就需要深厚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业精于勤的专业精神,他深知勤能补拙,学习上从不懈怠。来单位工作之前,他便买下了多本相关专业书籍,工作后结合实际所用一本一本地啃;精读地球物理泰斗前辈的著作,每天坚持看专业论文和工作报告;工作之余,他积极与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交流,主动向他们学习,并与同事交流心得,迅速提高了整个物探团队的技术水平,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天道酬勤,2014年,他考入了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始了博士学位的进修,并在2015年顺利通过了地球物理勘探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认证。
四、以身作则,谱写地质人的“奉献之歌”
地质工作野外作业多,有时需要长期在外奔波,即使在内业工作中,也需要亲身参与每个项目的多个环节,加强各个项目之间的协同处理,工作繁忙的雷晓东其实很少能照顾到爱人和孩子。尤其是物探项目集中招投标的阶段,雷晓东为了能确保各大项目顺利中标,常常未雨绸缪,加班加点,牺牲多个休息日,因为连续奋战,体力透支,雷晓东原本结实的体格日渐消瘦。但他任劳任怨,从不退缩,他常说,为客户提供又好又快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服务,努力实现“高、精、尖,快、准、灵”是他孜孜以求的梦想。
多年来,他参与完成的几十个地热资源勘查项目,不但均得到业主单位高度肯定,还提高了单位知名度。他从积极参与者到技术骨干、项目负责、科室负责人,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努力,团结同志,做好表率,高效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他说:“既然选择了地质事业,就必须无怨无悔地付出”。工作以来,他多次获得华清地热公司和院、局“优秀员工”、“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