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通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委委员、通州区房屋征收事务中心主任,赵明同志分管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分配、房屋征收拆迁工作。工作中,他始终是一名勤于为民、勇于攻坚、善于作为、敢于担当、重于创新的好干部。2012年2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北京市城乡建设先进个人”。2014年6月,在区委组织部、区纪委开展的通州区第二届“勤廉之星”评选活动中,获得“勤廉之星”荣誉称号。
棚改工作勤于为民。作为一名处级领导干部,他将近年来“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的学习成果积极转化到所分管的棚改工作中。棚改工作的关键是房屋拆迁,房屋拆迁的难点是政策制定。拆迁补偿政策是否合法、合理、惠民、阳光直接关系到棚户区改造的成败。为了保证合法,他从区法院、法制办多年审理的拆迁诉讼和拆迁复议实际案例中,吸取败诉案件的教训,广泛征求方案意见,进一步提升方案的合法、合规及严谨性;为了保证合理,他正视被拆迁人合理利益诉求,从潞城镇杨坨3号地和前北营拆迁项目中,分析产生滞留的原因,大胆突破以往只按人口数量计算安置房面积的做法,增设“人口少宅基地面积大时,按合法宅基地面积的70%来计算安置房面积”的新条款,这项创新举措极大限度地满足了涉及条款内容的群众利益需求;为了保证惠民,他利用不同安置房价格引导选房意向,提高了被拆迁人选择安置房户型搭配的自由度,同时设定拆迁补偿款与购房款差价不足42.8万元时的住房困难户保障底线;为了保证阳光,他大力推行“五认定、两公示、全公开”的拆迁补偿新模式,对认定事项和补偿内容全面公开,从而提高了棚改透明度、公众监督力度和群众满意度。
他不仅在方案制定上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同时在关键问题解决上也有力地践行了群众路线。潞城棚改中,郝家府村有这样的一户,对宅基地面积认定、可选安置房面积、套数均不予认可,致使其在拆迁奖励期内未能签约。他带领工作人员多次实地踏勘,耐心听取他们反映的问题和诉求,主动调取全村宅基地登记原始档案,积极查阅国土部门关于此类问题的处理意见,组织各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方案。他不仅亲自主持这家房屋拆迁纠纷立案、调解和裁决工作,还参加法院行政诉讼立案后的调解,通过多方面努力,这家的房屋拆迁补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由于扎实有力的群众工作,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内,全面完成了6个村1780多宗宅基地上3000多户的拆迁任务,实现了北京行政办公区建设范围内拆迁“零上访、零投诉、零强拆”的更高目标。
住房保障勇于攻坚。这几年正值我国保障房建设与分配任务高峰期,但由于通州区房地产开发时间早、规模大,已呈现出土地供应极度紧张的态势。在这种困局下,他表现出了较强的大局意识和攻坚克难精神,也感染着住保事务中心每一位工作人员。他们不辞辛苦,积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力争实现早供地;克服困难,帮助建设单位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千方百计,多措并举筹集房源满足轮候家庭的住房需求。“十二五”期间,通州区共建设保障房11.6万套,超额完成了北京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实现了保障房轮候家庭“选房全覆盖”的目标。在他们的积极努力下,全面解决了13000多户经适房和限价房轮候家庭的住房需求。同时,2015年7月实行了“当月备案、下月选房”的分配方式,开创了北京市公租房分配的先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年的资格审核、配租配售工作中未发生一起违规行为,得到了轮候家庭的极大认可和支持。
拆迁工作敢于担当。2010年6月,通州新城核心区、北苑商务区以及西海子、上营棚户区改造等关键项目的拆迁进入最后攻坚阶段,由于抵触情绪、产权问题等多种复杂情况相互交织,导致上千户的拆迁滞留。他临危受命,由乡镇调入通州区住建委主抓房屋拆迁工作。面对上述困难局面,他带领拆迁办将“5+2”、“白加黑”变为工作常态,认真审查房屋拆迁裁决申请材料,仔细查找产生滞留的症结所在,提出宽立案、重调解、慎裁决、少执行的原则,尽量减少拆迁纠纷引发的社会矛盾。凭借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拆迁办共受理房屋拆迁纠纷立案800余起,经调解达成协议500余起,组织执法活动100余起。
在这些拆迁工作中,面对政策解答、信访、行政执法等工作中的焦点问题,他不推脱;面对被拆迁人的质疑、威胁和谩骂,他不退缩。一位被拆迁人对工作程序提出质疑,多次大闹拆迁办。他对同事说:“把他带到我办公室来,我与他谈谈。”他首先安抚其情绪,然后既从政策法规角度义正言辞地阐明工作流程,又从情理角度设身处地为其考虑实际诉求。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这位被拆迁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建议,矛盾没有上交或下移,很好地得到了解决。
房屋征收善于作为。司空小区拆迁工作曾三次启动,前两次因居民对拆迁方案的支持率低而被迫搁置。在第三次按照征收补偿政策启动前,他花费大量精力总结前两次工作未能成功的教训,广泛听取被征收居民的意见,依法制定各项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合理制定征收补偿方案。在现场办公的关键时期,他坚持每天到达现场,深入被征收人中间,了解他们的疑惑和诉求。面对被征收人提出的问题,他都用平实、易懂的方式,向被征收人予以耐心细致的解答。司空小区居住多年的一位老大爷,为社区和谐发展做了许多工作,对小区有着特殊感情。面对此次房屋征收,这位老人曾一度抵触情绪严重。在区领导与居民代表的见面会上,老人强烈表示出对征收工作的不理解,并愤然离开现场。征收工作中,他不仅陪同区领导到老人家中去走访,还与居委会的干部一同和老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耐心解答了老人对征收工作的种种顾虑。最终,老人在奖励期内高兴地签约。
在项目中,他坚守政策方案不动摇,首次全面公开补偿结果,坚决抵制各种不合理的征收补偿要求,严把政策关。在他的带领下,通州区第一例房屋征收项目率先创建了通州区房屋征收工作中的十个“第一”,奖励期内签约率达到96%。
工作之中重于创新。在拆迁工作推进中,有些拆迁难题仅凭方案条款无法应对。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原则、灵活、智慧解决拆迁难题”的工作方法,建立了综合问题处理联席会议制度,集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智慧共同解决拆迁工作中的特殊问题,克服了一个部门决策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文化旅游区项目拆迁中,某公司由于国有土地用途、性质和经营问题未能按时签约。他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并安排属地政府邀请该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在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意见后,该企业负责人打消了顾虑,激动地说:“区里这么多部门的领导为了我们企业拆迁补偿问题而聚在一起共同研究,而且还能让我们详实介绍企业情况和补偿诉求,我们很感动!今天会议研究的结果,我们会尽快消化、理解,愿意配合搬迁工作!”最终,该企业按照会议结果签订搬迁补偿协议。
潞城棚改工作中,在总结以往征收拆迁项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他牵头制定了通州区拆迁工作开展以来最为严格的《关于加强房屋征收拆迁服务机构管理的若干规定》,严格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的工作标准和程序,在项目现场共检查各中介机构工作人员1500余人,累计处罚40余分,并监督其整改。通过监管,中介服务机构的工作行为受到了有效的规范和制约,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了中介服务机构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
他说:“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我们的工作方式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啊!”他领导开发了通州区住房保障管理软件平台,不但大大提高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保证了住房保障工作的公开透明,便于监察部门监控廉政风险点,更重要的是为百姓提供了便利,保障房政策、信息公开都可以在网上查询,登录后还可以查询申请家庭的申请状态、合同信息,甚至家里的家具坏了都可以在网上直接报修。这项工作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在多年工作中,赵明同志在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分配、房屋征收拆迁工作中积极贯彻廉洁制度,坚持权利在阳光下运行,不单独用权、不专揽权力,敢于接受各级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从未因工作而谋取个人利益,也从未利用职权谋取任何好处。他时刻将“三严三实”作为自己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和通州人民宜居梦的早日实现,贡献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