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超齐是一名外地来京建设者,1994年来到安贞,先后从事过绿化工、绿化队司机、流动电影放映员兼司机、摄影师等工作,工作之余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长期服务居民。工作上,不论做什么,他好像总有着使不完的劲,都能成为行家里手。生活中,21年来,他牺牲休息时间,扎根安贞,风雨无阻,热情为地区居民服务。他爱岗敬业、钻研业务、热心公益、不断学习,在志愿服务中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放映流动电影因是标兵成文化志愿者
街道体制改革解散绿化队后,本是绿化工兼司机的他因为表现突出被调入街道宣教科任流动电影放映员,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安贞的各个社区、公园和工地放映流动电影,为居民和农民工送去文化大餐。2007年史超齐与其他接受朝阳区文化馆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一起获得了全国电影放映员资格证,他在1000多个夜晚,与电影、农民工、社区居民结下了不解之缘。七年多来,上级要求的任务是910场,超额完成任务也没有额外的补助或奖金,一般人达标就很好了,但史超齐每年都超额完成任务。迄今为止他一个人已经放映了1210场电影,超出任务300场,这300场意味着每年他要投入比别人多2倍的时间、精力。但是就因为他的敬业、执着和坚守,安贞街道的居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能够定期在家门口就看上免费的电影,也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固定的“影迷”,都亲切地叫他“小超”。史超齐因为肯学肯钻、技术娴熟,经常被其他单位邀请去当老师,帮助了不少基层放映员解决音效、图像、音频线连接等各种技术问题。因为技术过硬、爱岗敬业,他获得了很多荣誉:他六次获评朝阳区优秀放映员以及北京市五五普法优秀放映员,安贞街道也被评为全国优秀放映队。
2009年,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上,英姿飒爽的铿锵玫瑰—女民兵方阵让我们印象深刻,她们和史超齐之间还有一段小故事。因为史超齐一流的电影放映技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朝阳区文化馆让他以文化志愿者的身份进入阅兵村,为女民兵放映电影,成为唯一一名有资格进入阅兵村放映电影的放映员,这让他感觉无比的自豪。每周三下午三点到晚上十点,小超准时达到阅兵村,为女民兵放映电影,从未耽搁过一场,女兵们都亲切地叫他“超哥”。
刻苦钻研摄影学以致用服务居民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史超齐虽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在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之余,他刻苦钻研摄影技术,从连倒照片都不会的纯外行逐渐成为了获得朝阳区摄影大赛优秀奖的摄影师,他投稿的图片新闻经常被市区级媒体刊登。难能可贵的是,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爱好、特长服务居民。
故事要从2008年说起,百年奥运在北京举办,“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奥运精神浸润着京城大地,也开启了史超齐作为一名志愿者的人生。奥运期间,史超齐既是志愿服务参与者又是记录者,作为宣教科的摄影师,他拿起相机,穿梭在各个服务站点,捕捉其他志愿者的工作身影,记录安贞地区奥运会、残奥会各项保障工作画面;作为治安安保志愿者,他每天早上6:30-9:30,在中国科技馆对面的21路公交车站值班,引导和帮助乘客,检查可疑人群和包裹;业余时间,作为文化志愿者,他又负责居民自发的大大小小迎奥运文化活动的音响。史超齐说:“作为一个外地来京建设者,能够参与奥运保障志愿服务工作,我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史超齐学会摄影摄像以后,首先服务的对象就是辖区77支文化队伍。从2007年至今,无论是地区文体活动还是众多的市区文化比赛,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经常牺牲周末休息时间,陪着一群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大爷大妈,登上市、区各个文艺比赛的舞台。为文化队伍照相摄像留存资料,志愿担当大家的司机和摄影师,他们在台上光彩夺目,他在台下跑动记录。比赛结束,他还义务为大家刻光盘学习交流。八个年头走来,他已经为大家拍摄了34万多张照片,摄像5000多小时,刻录光盘2000多张。
成立爱心摄影服务队免费拍照记录幸福
在安贞生活的21年来,史超齐接触到不少想拍照的社区空巢或孤寡老人,他们有的因为照相馆收费高,有的因为行动不便,而长久不能如愿。2012年,他萌生了为安贞辖区内的空巢老人免费拍照、冲洗照片的想法。“我就干脆发起成立了个爱心摄影队,这样只要居民有需求,谁有空就去拍,上门服务。”2012年9月,他将在社区里认识的8位摄影爱好者组织起来,开始酝酿以他名字命名的“史超齐爱心摄影队”,义务为有需要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上门拍摄全家福。
2013年初,“史超齐爱心摄影队”正式成立,还获得了市级资金支持,史超齐的好事做得更实了。他不仅免费为老人拍照,还将照片放到相框里,给老人送上门。很多老人因此而受益,住在黄寺大街22号院的张昌淮就是其中之一。
“多亏了他一早就来了,给我们拍了这张家人最全的合影。”张昌淮是一名83岁的退伍老军人。老人儿女因为各种原因有的在外地、有的在国外,孙子也是春假结束马上要回到国外继续上学,很难聚到一起,从来没有一张全家福。“那天是礼拜天,孙子要赶中午的飞机出国,小超为了帮我们和孙子拍合影,当天7点多就到了,不仅给我们老两口拍了合影,还给我们和女儿女婿,我们和外孙分别照了合影,最后又来了一张全家福。因为他,才有了我们家最全的一张照片了,弥补了多年来的遗憾”。
还有高龄老人张晓东,也在金婚那天收到了最好的金婚礼物。张晓东和老伴结婚的时候是“裸婚”,连一个吃饭的碗都没有,更甭谈拍结婚照。他由于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和老伴两地分居。真正团圆之后也没有补拍过结婚照。适逢老俩口金婚,“小超”上门为他们拍摄了合影,为老俩口补上了一张迟到50年的结婚照。
至今,“史超齐爱心摄影服务队”已经为600多个家庭拍摄了全家福。在这些人中,有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有服务安贞的好少年和志愿者,还有在安贞工作生活的流动人口家庭。小超说,“爱心摄影服务队”的理念就是要用照相机拍下幸福的合影、文明的身影、和谐的笑容,记录在安贞生活和工作的人们的幸福生活。
在史超齐的感召下,“史超齐爱心摄影服务队”不断地吸纳摄影爱好者加入,现在已经发展成为21人的队伍,累计服务居民1000多人次,拍摄、冲洗、赠送照片1160张。
热情服务邻里古道热肠不图啥
家住安贞里社区的史超齐还是一个热心肠的“好邻居”,看到有困难的邻里就主动上去帮一把。非典期间,史超齐每天背着小箱子为小区楼道喷消毒药;安贞里三区25号楼老俩口搬家,他帮着搬;二区老人生病,他主动把老人送到医院;邻居加班,他帮着接孩子……
史超齐常年照顾家住安贞里二区的邻居赵阿姨,她的老伴儿生活不能自理,女儿在国外撇下小外孙,面对家里一老一小的重担,每每遇到困难,赵阿姨第一个想到的帮手就是史超齐。6年来,史超齐帮赵阿姨背着老伴去医院看病做检查,推着老人上下楼出门晒太阳,帮着家里买东西干体力活儿,帮着老人剃头刮胡子,连他自己都数不清去赵阿姨家帮过多少次忙了。
史超齐从来不图什么,服务他人已经成为他的生活惯性,好事做太多他已经记不清了,他常说,都是邻里街坊,能帮一点儿是一点,他不觉得自己是在为他人做什么,在他看来都是生活中的随手小事。他的热心肠赢得了居民的交口称赞。安贞西里二区居民王重信特意给他写了一封题为《史超齐师傅您辛苦了》的感谢信,内容长达两页纸,并在信中用小超的名字作了一首诗:史诗畅想人生路,精神超群欢乐多。春光明媚迎奥运,百花齐放重光阴。因为他的志愿服务精神,2012年,他被评为“首都社区志愿者之星”。2013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社区志愿者之星”。
坚者,如磐石,虽岁月交替而不移;忍者,如柔练,虽困苦艰辛而不摧。坚忍者,刚柔相济,百折不回,持之以恒也。业务能手很多,帮助邻里的人很多,做志愿者的人很多,但是长期、常年作为业务标兵、优秀志愿者、广受邻里好评并且发动周围人持续做好志愿服务人少之又少。把每一件简单的小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就这样,史超齐将自己融入北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点滴志愿服务中不断实现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价值。他肩负责任,心系他人,甘于奉献,昂扬前行,并用榜样的力量感召和影响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