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师范毕业后至今,李玉荣已经在这片“热土”上工作了16年,她也从一名平凡的教师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这16年来留下了奋斗的足迹,在党和学校的培养下,在同事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在学生和家长的信赖、期待下,不断的磨练自己,成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勤能补拙”这是李玉荣一直以来激励自己的一句话,也许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我要成为最勤奋的。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她就会深感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重大。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技能,空有一腔热情是没法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使命的。“学无止境”,她坚持学习,努力钻研业务,从不满足现状,抓住每一次培训的机会,认真听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尝试,改革和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我常常会查阅大量的资料,反复斟酌,找到最佳教学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的有兴趣呢?因此每次上课之前,我都认真钻研教材,吃懂、吃透教材,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课堂上要求自己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广采他山之石,订阅教科研杂志等方法开阔自己的眼界,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经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她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们非常喜欢上她的课,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氛围浓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玉荣的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使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了,个人专业素质也得到了提升。近五年来,李玉荣抓住各种培训机会和展示的平台,积极参加校、区、市、国家级的各类活动,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曾经问到李玉荣“什么是幸福”,她觉得作为教师,生活在学生中,为学生答疑解惑,看着学生走向成功,就是幸福,就是作为一名教师的“魅力”所在。让自己骄傲的是我不仅仅是一名语文老师,还是一名班主任,16年的班主任工作使自己懂得了把自己真情的“情”,真诚的“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优秀的品质感染学生,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老师,这就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魅力。爱学生是老师的本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爱,做学生心目中的“妈妈老师”,这是她对自己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她一直担任高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孩子们正处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时段,对人对事有自己的看法,虽然心理上很不成熟,但是自我感觉长大了,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和教导会产生逆反,学生的这些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言行,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好管。但是她相信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孩子一定能够体会到老师的真心,他们也将回报真心。她班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外地务工子女,他们的生活条件很苦,一家三四口人挤在租来的小房子里。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做的都是最辛苦的工作:保姆、保洁员、收废品、打零工……这样的生活环境和生长在北京市城镇的孩子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但是艰苦的环境使这些学生坚强、独立、不娇气。深入的了解了学生以及他们的家庭,李玉荣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们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离乡背井,辛苦工作,每天看着学生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无条件的爱上他们。成绩与荣誉的光环只是照亮下一起点的火炬。李玉荣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己所深爱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