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利,宛平地区城南第二社区人民调解员,也是人们眼中的好儿媳。她照顾公公婆婆多年如一日,老俩口逢人便说“这是我们上辈子修来的福分摊上这样的好儿媳”邻居们无不为有他们这样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而感到羡慕和称赞。平淡却不平凡的经历渲染着身边与的每一个人。
我国自古把敬老孝老作为传统美德。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感人故事。从小受到母亲的教育和影响,母亲以孝敬老人而闻名,自己承担赡养卧床的奶奶十余年,上班前为老人准备好饭菜,课间都要回趟家看望老人,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父母的言传身教感染着自己,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但都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在家和老人相处融洽,在单位成为孝敬老人的典范。如今做了22年儿媳的黄继利,依然和公婆和睦相处,一家三代5口之家其乐融融,感情越来越深,照顾老人的担子越来越重,但和谐气氛越来越浓,幸福感越来越强。
2011年老公单位首钢搬迁,外地安置有着比留守高额几倍的工资待遇诱惑,是外地安置还是留守犹豫不能决定,单位领导做工作动员我老公去外地,黄继利夫妻俩也矛盾重重,虽说老人嘴上为了让自己儿子有一份稳定踏实工作愿意让去外地,但也看出老人的无奈和心酸,他们是站在儿女的角度做的决定,但同时又担心年事已高,正需要人照顾,于是夫妻俩就下定决心,不去外地,在家照顾父母,现在正是需要他们的时候,毅然放弃高薪以孝敬年迈父母做为第一首要责任。
2012年2月公公因病二次住院,做了肾摘除大手术,黄继利和丈夫白天、晚上轮流去医院照顾。在刚刚送到医院的时候,因为病情严重,自己比老人的亲闺女还要着急,多少次泪水充盈了双眼,恳请大夫以最好的医术、最好的药物全力以赴治好老人的疾病,等老人病情稳定了,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出院后大夫叮嘱老人要在家出院后,体质下降很多,需要长时间调养,不能做家务,买菜做饭等一切家务都由我来承担,要按照营养价值按照安排好食谱为他们做可口饭菜。因婆婆腿病多年,生活半自理状态,行走不便,为了照顾伺候好公公婆婆,她每天为公公的康复做后期辅助工作,每天为公公按摩后背,为婆婆洗澡,洗脚。几年以来从没间断过,现在老人家身体恢复的很好。
园博会期间,老俩口每天在电视上看报道到都很兴奋,每天下班回来都兴致勃勃的讲园博会美景、园博会各个建筑物特色和活动,每当问她们啥时亲自到园里看看时,老两口都拒绝,说在电视看看就很好了,票价又那么贵,她看出老人的心思,在十一放假期间,带着老人去园中游玩,儿子用残疾车推着老人逛遍园中美景,老人兴奋不已,见到院内老人就炫耀,儿子儿媳孙子带我们老俩去园博园玩了,看到老人满脸的笑容,她心里觉得安慰,其实微不足道的小事,就使老人开心幸福,这也是孝道孝顺。
家庭中对老人心里精神的疏导和言语的慰藉也很重要,上了年纪的人都爱唠叨,有时也会发火。每到这时,她都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从不和老人争辩。因为她知道作为晚辈就要多些耐心,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并以实际行动带动孩子尊老爱老。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如今已读大学,在学校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对待爷爷奶奶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耐心和爷爷奶奶进行交流。她和爱人对父母的真情关爱,尽心关怀、精心照料,也换取了老人对晚辈的疼爱。每当工作忙的时候,老人也总是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把它发扬光大,就要从每个家庭每个人做起,并且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