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这个词儿,听起来似乎并不十分接地气儿,我们听到这个词语的时候,似乎都是从电视中的新闻里。但我想说,“公益”就是把我们的爱和暖分享给那些需要它的人们。
到今天为止,我做公益已经有5年了。这5年间,回忆起来,每一个瞬间都填满了感动和温暖。我和公益之间冥冥中有着小缘分。2012年的某一天,那是我第一次做志愿者,本来是陪好朋友去做义工的,在那一天,缘分让我认识了“胡杨树公益社”这个团队,自此便和大家一起做起了公益。
胡杨树公益社是由一群坚持做公益活动的志愿者成立的民间组织,我们的想法很简单:不为名、不为利、不作秀、始终如一的坚持、脚踏实地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无论这条路上会遇到怎样的风风雨雨、无论会历经多少艰辛岁月的磨难、无论是多么寂寞与孤独,我们都会像胡杨树一样坚韧而顽强,固守着千年不变的信念,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像胡杨树一样,美丽的绽放。
从认识胡杨树公益社之后,每一周的周日我都会到“海淀残联—天云康复中心”做志愿者,那里有着一群听力障碍的孩子们。他们因为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都丧失了听力,语言方面也有严重障碍。我们每一周都会陪他们游戏、和他们一起做手工、画画、为他们包饺子、一起打扫卫生……我们会用慢慢的语速、夸张的口型、洪亮的嗓音跟他们交流,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们感受我们的关爱,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包容和接纳,让他们能够接受这样特殊的自己,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同时在活动中我们也去感受着他们给予我们的信任,感受彼此间在互动中产生的依赖和爱。
几次志愿者活动后,公益社的领导们发现我的性格很爽朗,语言沟通能力很强。虽然是新志愿者,但能够很快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而且特别能够吸引孩子们。于是,他们主动找我聊天,得知我的工作是幼教后,大家仿佛找到了宝一样,因为他们知道幼教老师手里有着用也用不完的游戏活动、还有手工活动的资源。顺理成章的,我变成了游戏环节的组织者。每一次活动的游戏环节都由我负责,我会精心的准备那些适合听力障碍孩子玩儿的游戏还有小手工。我会利用下班时间亲自采购手工材料,准备游戏道具,活动现场指导志愿者游戏玩儿法以及材料操作的步骤。在一次次的游戏组织过程中,我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全体志愿者和领导们的认可。很快的,我从游戏环节的负责人被破格提拔成为活动领队。
成为领队后,我把公益活动和我的专业做了有效的融合。每一次活动开始前,除了对志愿者提出一些活动要求以外,我会对本次活动的志愿者进行简单培训,例如:怎样和孩子相处、孩子不接受你怎么办?怎么让孩子信任你?这些不同的点出发,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我的工作经验交给志愿者一些和孩子相处的技巧。活动有了培训这个环节之后,志愿者们都感到得心应手了许多,活动开展的也越来越顺利。因为这些孩子身体上的特殊,他们本身就更敏感更缺乏安全感,所以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我们不仅仅要更加有耐心还要用更加专业的知识去走进他们的内心。
我们的胡杨树公益社除了每周日固定的陪伴听力障碍的孩子们以外,每逢大的节日,我们还会组织“北京残联”的残障朋友们进行外出活动。这些残障朋友大都是腿部残疾日常需要用轮椅行动的,还有一少部分是视障患者。我们会在“世界助残日”、“母亲节”、“植树节”等等,这些节日里,带着这些残障朋友去到公园里远足、或是带他们一起看一场电影、去KTV唱歌、到公园联欢等等。让这些残障朋友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家门,走进社会,也引起社会上更多的人对残障朋友们的关注和接纳。和他们接触几次后真的是越来越喜欢和敬佩他们,喜欢他们嘹亮的歌声、他们的多才多艺,感叹那句话“上帝为你关上门的同时必将为你打开一扇窗”,他们的才艺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敬佩他们对生活的态度,那么积极向上、乐观豁达。每一次的接触,都让我的心更加明亮与开阔。
爱是无私无我的,在这片洒满阳光的胡杨林里,我们感受生命的可贵。在爱与被爱中藉由扶济听障儿童,让一个个幼小生命吸吮爱的雨露甘甜。在这片广袤葱郁的胡杨林里,我们享受给予的欢快,开始日夜惦念一双双盼爱的眼睛,那是在生命时光中释放温暖的驱动力。我愿——以点滴之爱浇灌胡杨林,将至高无上的大爱传承接续,让爱洒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