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欣,男,49岁,中共党员,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昌平区医院大内科主任、呼吸内科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基层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京津冀呼吸疾病防治联盟常委、中华医学会北京呼吸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呼吸内镜与介入学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呼吸医师专科分会理事、基层工作组副组长等多个学术职务。在25年的从医生涯中,他时刻铭记职业赋予的使命,以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为广大患者服务。
一、良好的教育生涯,造就了精湛的医术
1990年,他凭着对医学的浓厚兴趣从校园走上了梦寐以求的医疗工作岗位。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作为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先后被遴选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进修学习。200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2008年作为“双高”专业人才被昌平区医院引进。
多年来,他边实践边学习,有时为了弄清楚一种疑难疾病演变过程,寻求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案,常常是几天几夜不离病房,细致观察,刻苦钻研,许多病危患者在他的医治下转危为安。为此,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无论是医术还是人品在广大患者中都有良好的口碑。由于他的出色工作,2000年以来,他先后十多次被评为省、市、局及医院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03年被评为省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获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奖励,2007年被授予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2011年被评为“北京优秀中青年医师”,2013年荣获“昌平劳动奖章”,2014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同年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中国优秀基层呼吸医师”称号。作为“共铸中国心”专家成员前往甘肃岷县震区参加抗震救灾,获北京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称号。
二、凭着对事业的执着,始终奋战在学术发展前沿
作为学科带头人,他潜心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带领科室开展了多项国内外先进的诊疗项目,填补了远郊区县的空白。承担着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危重症抢救、疑难疾病会诊等任务,并担负着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和科研任务。他将创新理念融于临床工作当中,通过开展创新技术、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创新产品等提升了职工整体素质,由于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稳步开展,使更多的患者受益,社会效益优异,科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在北京郊区县率先开展了呼吸内镜微创介入治疗新技术,针对支气管腔内肿瘤、气道损伤狭窄开展微创介入治疗获得突破进展。2012年他被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科委认定为“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呼吸内镜介入治疗李向欣工作室”。在临床工作中着手于在气管良性肿瘤、肺癌大气道阻塞开展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切术、冷冻术、氩离子束凝固术等微创介入治疗,通过总结探索创伤最小、效果最佳的术式组合和麻醉通气策略,获得不同分期支气管肺癌的消融技巧。针对良性气道狭窄肉芽增生呼吸介入治疗术后复发肉芽等疑难疾病单独立项,联合攻关,取得微创治疗技术新突破。2013年因工作业绩突出被北京市卫生局确定为具有呼吸内镜介入治疗四级手术资质的首批专家。先后在中国呼吸医师论坛年会、京郊呼吸专家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全国呼吸危重症与疑难病诊治研讨会上做专题报告推广创新成果和诊疗经验,获得了国内知名专家的肯定和好评。
2、他带领团队2009年成立了北京郊区县首家哮喘专病门诊,建立哮喘患者数据库,为1000多位哮喘患者制定了个性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实现了哮喘的持久控制目标。定期组织开展的“自由呼吸”健康教育活动深受患者好评,所在医院连续五年被评为北京市哮喘宣教先进单位。2010年创建了昌平区首家睡眠呼吸监测室,开展“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分型及特色性治疗,为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压力滴定和睡眠相关疾病的诊治,开展“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项目填补了本地区的治疗空白。
3、通过开展创新技术、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创新产品等提升了职工整体素质,呼吸内科也一跃成为昌平区优秀创新班组。呼吸内科是医院的重点发展学科,承担着医院呼吸疾病的临床诊治、危重症抢救、疑难疾病会诊等任务,开展的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膜活检创新技术,使本院呼吸疾病的诊断水平发生质的飞跃。开展了呼吸重症监护、有创和无创续惯通气治疗,使慢阻肺病、重症哮喘、呼吸衰竭等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大幅度提高,使全院危重症抢救上新台阶。
4、他担任着首都医科大学昌平教学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热爱教育和教学工作,熟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及要求,选拔优秀教师担任教学干事,带领内科教研室制定教学制度,建立教学档案。为确保教学质量,多次组织教师试讲和集体备课,投入大量精力考核教师理论授课、临床小讲课及见、实习工作情况,反复课评指导。在繁忙的业务以外承担着三年制临床医学班教学和“3+2”全科医师带教培训任务,在历次首医支教团的督导检查中内科教研室教学工作都获得好评。
三、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科研方面成果颇丰
2007年他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基于形神一体观的循证辨证论治疗效评价方法的基础研究”,任临床试验中心负责人。2011年主持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B类项目“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应用”已经结题。2012年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合作承担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项目、卫生部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项目均获得预期效果。2014年主持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疗方案”正处于关键实施阶段。2015年参加王辰院士牵头的北京市科委项目“综合医院肺炎动态病原学监测和鉴别路径研究”,所在医院纳入全国21家临床中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项,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编著出版了学术专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做为中华医学会睡眠学组基层专家参加了国内呼吸疾病部分诊治指南基层版制定和编写工作。2013年成功组织承办了“北京第七届京郊呼吸论坛”,2014年在第十三届中国呼吸医师论坛会上做了“基层呼吸专科医疗服务水准的提高”学术报告、2015年在第十四届中国呼吸医师论坛会上做了“基层医院慢性气道炎性疾病管理经验分享”的报告均获国内专家同行好评。
扎根基层,带动社区医院发展。长期坚持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开展内科常见病规范化诊疗培训,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收效较好。每年主办首都医科大学昌平教学医院“睡眠诊疗与无创通气学习班”,展示学科特色,带动和辐射区域内学术发展。通过开展调研,提出二三级医院间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双向转诊建议获1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纳并实施,管理经验论文刊登于《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并在全国起到推广示范作用。
四、言传身教,精心营造和谐团队,成效卓著
他勤奋工作,甘于奉献,身体力行。作为医生,他在社会和患者中具有极高的声望和口碑。作为一名科主任,他带团队做工作不怕吃苦、不计个人得失,以自身的模范和表率作用,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同事。他常常把自己在学术上的经验和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科室医护人员。通过组织三八节、护士节活动,增强科室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科室管理方面,学习和推广解放军总医院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医院的特点形成独特的管理特色。他大力倡导和实施“象对待家人一样对待患者”的服务理念,创新科室服务管理模式,将优质服务贯穿医疗服务的全程。深化主动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延伸式服务,范围从病区服务延伸到出院后随访和院外帮助。多年来,为患者开展的“定期电话帮助”已成为科室的品牌特色服务项目。科室通过对病人实施个性化医疗、人性化服务,提升了科室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患者前来就诊,科室业务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他的带领下,呼吸内科成为一支技术过硬、敢打敢拼、蓬勃向上的和谐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