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生,是百年老店清华池的一名高级修脚技师。
在修脚行业这个平凡岗位上,他一直工作了40年,为成千上万的脚病患者进行修治服务。40年来,不论社会如何变化,他始终牢记“顾客是我的亲人”,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以此作为他心中执守的信念和追求梦想的源泉。
常言道:人有梦想才有奔头,人有追求才有动力。他也如此,从16岁插队知青到返城当一名修脚工,从为第一位顾客修脚到今天累计服务几十万人次,逐步成长为一名上为中央领导下为普通百姓治疗脚病的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的梦想不断由小变大,伴随着一个个小梦想的实现,他一天天的成长。
从无奈学修脚到精心钻研技术成能手。1976年王建生随知青返城被分配到清华池浴池做修脚工,当时受旧传统观念影响,从心里接收不了这个工作,觉得这是伺候人的差事,低人一等,被人看不起。见到别的同学分到了大工厂,穿上了劳动布的工作服,心里真不是滋味。46天他没有到单位报到,千方百计想换工作,最后在领导师傅和父母的开导教育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单位走进了修脚室,并结识了劳动模范刘振英和全国劳模杜德顺两位师傅,看到很多患者一瘸一拐,十分痛苦地挪着进来,经过师傅的精心治疗后,病人一个个面带笑容地健步走出门,感到很震惊,顿生羡慕之情,从此对修脚产生了兴趣,王建生默默地跟着师傅学起了修脚技术,从削竹片基本功练起,出道之初给一位患有脚垫的客人修脚,一刀下去直接给脚底开了大口子,看着血噌的冒出来,他当时就傻眼。亏着师傅过来补救,至今他依旧记着那位客人临走前的一席话:“现在的年轻人能学这行不容易,你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学好手艺。我今后还要找你。”客人暖心窝的话让他深受感动,下定决心勤学苦练,一定要学好这门技术,成为师傅那样受顾客欢迎的修脚师。练推手、削竹片,手指起泡起茧子,手上尽是血口子,他坚持下来了。练了大半年基本功后他开始实操,做“平活”,即修脚垫、趾甲这类最简单的活儿。那段时间师傅帮助找来他的老主顾、老朋友、给王建生当‘脚模’,人家不在意受伤,还都鼓励他。师傅们的精心传授加上自己的用功,渐渐地,王建生的修脚手艺在清华池能独当一面了,1980年,他在北京市开展技术大练兵活动,获得了北京市技术操作能手称号。王建生常说“干好修脚这一行,先得热爱,其次才是技术。”“修脚刀无情人有情,修脚不是修机器,要让病人感受到温暖。”
锐意进取,开创脚病治疗新天地。从修脚的历史看,它是京城浴池业的服务项目之一,主要以“修”为主,属于一种“手艺活”,靠口传心授。随着老一代修脚技师的努力,清华池专门成立了京城乃至全国第一家脚病治疗中心。随着王建生的修脚技艺日臻成熟,他的顾客问的问题越来越多,诸如自己的脚病是怎么得的?应该如何预防?等等。每到这时他就会卡壳,而师傅们却能将脚病的发病原理,预防措施等说得头头是道,让客人满意而归。渐渐地他发现自己与师傅在医学理论修养上的差距。于是专门购买医学专著,包括皮肤病学、药物学、卫生学等等,下功夫自学苦读,不懂就找专家讨教,用几年时间补上了自己理论上的空白,实现了脚病治疗技术真正的质的飞跃。同时在单位领导大力支持下,以改革的精神,大胆尝试改进传统修脚操作程序,从以修脚为主转变为以治疗脚病为主。由过去在腿上修治脚病改进为设立操作台,统一手法,统一刀具消毒,使修治脚病逐步向医院治疗技术和环境标准靠近。逐步建立技师挂号制,诊疗记录建档制,彻底改变了几十年浴池修脚的传统工艺和方法,使之更适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在单位领导正确领导下清华池从1999年严重亏损到逐步扭亏为盈,实现10%速度递增发展,成为北京市著名商标,清华池修脚成为金子招牌。王建生每月为近千名患者进行治疗。定期为中央领导和各界知名人士上门治疗脚病,受到了一致好评。通过不断学习、请教他对常见各种脚病的病源病理都能了解清楚,修治做到修净病除,而且还利用自己所学的医药知识研制了十几种特效药,在同行中广泛应用于临床,效果很好。在2003年举行的北京市首届技能大赛上,他捧得金奖并荣获北京市劳动技术能手,同年获国家资格认证的特二级技术职称,成为当时我国最高级别的修脚技师;2005年经考核又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2009年获得高级修脚技师职称,首位享受北京市政府津贴的高级修脚技师,2010年荣获中华传统技艺技能大师称号等。
弘扬国术、填补空白、探索修脚技术与医学理论相结合。王建生根据长期积累的治疗脚病的经验,运用所学医学知识,分析脚病患者治疗过程,发现有些脚病在医院治疗少的特点,在不断研究脚病种类、发病原因、治疗流程的前提下,逐步总结完善修治脚气、甲沟炎、灰指甲、畸形甲、瘊子、足跟骨刺治疗技法、技术流程等,并配置专门的治疗药品几十种,形成了一整套专门治疗各种脚病的技术标准,吸引了全市乃至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治疗。填补了部分脚病在医院治疗的空缺,解决了广大患者因拔指甲造成的痛苦。开创了治疗脚病的新空间。在王建生的客人名录中,有不少外国朋友,有的还是驻华大使级人物,不但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更对中国的修脚术崇拜不已。其中有位英国专家,被脚病困扰多年,在国外几次手术不愈,苦不堪言。后来,我国有关部门推荐他找王建生治病,他听说要去的是个浴池,起先很是怀疑,但当王建生为他治好后,不禁连连惊呼:“太神奇了!”并表示一定要把这次传奇经历告诉他的朋友。
王建生认为一花独放不是春,我一天只能服务几十位顾客,不能满足广大脚病患者的需求。只有将我掌握的技术传授给更多有志于从事修脚工作的年轻人,才能更多服务于大众,于是他积极从事修脚技术教学工作,配合劳动部门进行修脚师专业技术培修和技术鉴定工作,编修脚教材,授课,取得考评员资格。先后培养青年修脚员工200多人。大学生修脚师6名,
长期以来,修脚技术以师父与徒弟间口传心授的形式进行传承,几乎没有文字记载。2014年王建生将修治脚病工作中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资料整理后,挑出最典型、最清晰、最好辨认的脚病图片102张,配上文字,成书由国家劳动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修脚图谱》,补缺了这方面的不足,读者能够通过本书从感观上对各种脚患了解得更清楚、形象,在工作中更准确地对各种脚患做出正确的判断和修治。
40年来在王建生成长的路上,先后为几十万北京及全国各地脚病患者修治脚病,是广大顾客的包容和理解鼓励着我,是清华池这个平台成就了他的人生梦想,让他走上了灿烂的人生之路,他先后获得北京市青年职工操作技术能手”“北京市劳动技术能手”,劳动部修脚师工种高级技师、“享受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贴技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市商业服务业中华传统技艺技能大师”等称号。全国商贸服务业优质服务活动中荣获沐浴业典型人物称号等荣誉称号。
每当他看到顾客带着满意的笑容、迈着轻松的步子从脚病修治室离开时,都有一种幸福感。做了一名修脚师应该做的事情。顾客的每一声谢谢,每一个感激的眼神,都将激励着他继续向前。每当他看到年轻人手拿工具、走上服务车前往各社区为老人服务,都有一种自豪感。是大家共同努力集体创造了清华池的品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清华池人。
2013年9月24日是王建生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北京调研服务工作会上亲切称呼他:“建生,你提的建议我都看了,你现在还在一线干吗?”他回答:“在一线干”……副总理最后语重心长的说:“建生,你一定要多培养几个大师”。座谈会后,王建生万分激动。他一直牢记总理对我的殷切希望,一定百倍努力做好修脚服务工作。精心培养修脚传承人。用手中的小小修脚刀让清华池修治脚病传统技艺代代相传,为更多百姓解除脚病痛苦。实现我的更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