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彦明,男,29岁,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党员,轧钢高级技师,现为首钢京唐公司热轧作业部2250分厂乙班作业区精轧操作工。
该同志荣获2012年北京市第十五届轧钢工比赛第二名,2013年“首钢劳动模范”,2014年北京市第十六届轧钢工比赛第一名,2015年“北京市劳动模范”、“国企楷模.北京榜样十大人物”、“首钢第一届最美青工”,2016年“首钢争先之星”。他所在班组轧制的集装箱板SPA-H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2年度冶金产品实物质量认定特优质量奖(全国共5个),车轮钢380CL、普碳钢SS400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2年度冶金产品实物质量认定金杯奖。自2250生产线投产至今,他所在乙班作业区连续7年蝉联年产量第一的桂冠。他是首钢京唐公司热轧作业部2250分厂技术全面、阳光向上、学习创新、积极进取职工中的佼佼者。
一、严细盯岗,精心操作,多年零责任事故
多年来,他严细盯岗,精心操作,共发现118起设备事故隐患并及时采取了措施,避免了生产事故的发生,为公司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并做到多年零责任事故。他参与了精轧区域34项SOP的编写及修订工作。2013年,精轧机在正常更换工作辊过程中,精轧机F2下操作侧支撑辊油膜轴承处冒“水汽”,得益于他平时细致入微的观察,断定这是不正常的,立即通知领导和钳工过来确认,进而发现是由于精轧机F2下支承辊止推轴承进油管脱落导致轴承冷却不足而最终引起轴承温度高达100多度(正常温度在75度以下),由于及时发现隐患,避免了因下支承辊轴承损坏抱死引起的重大事故。2015年,他盯岗时发现精轧小立辊冷却水在轧制过程中处于打开状态,但是没有打开信号显示,立即通知维检单位进行处理,避免立辊冷却不足引起烧辊事故。
他所在精轧班组实现了轧制厚度从最薄1.5mm到最厚25.4mm的全覆盖,被誉为“万能轧机”。在挑战面前,他敢于担当,成功试轧了高强度汽车用钢780DP2.75*1247mm、防爆钢SFB7001.6*1250mm、集装箱板SPA-H1.55*1175、高强钢Gr653.0*1705mm、高强冷轧料FE600DPF3.5*1881mm、汽车大梁钢510L2.0*1145mm、酸洗板F4001.93*1250mm、管线钢X8021.4mm等68个难轧钢种、规格。据统计,他已经累计生产成品板材91800卷,总长度73440公里,如果用它连接北京、天津、曹妃甸,可以涂画出100多圈舞动的银色光环。
二、持续学习、不断充电、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首钢京唐公司热轧作业部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在这里有各级领导的谆谆教诲,还有组员们毫无保留的交流。在他们的熏陶下,他养成了做事认真细致、善始善终的好习惯。他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完善更新和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金属塑性加工学:轧制理论与工艺》、《钢材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等教材,他反复学了多遍,每学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同时学的越深入觉得不懂的地方越多,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先去求助网络“百度”,或去购买专业书籍(已有38本),或是请教专业工程师。总之,不搞懂,绝不轻易放过。为了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有时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到凌晨2点多。他常说:“一名优秀的轧钢工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只有学习,才能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正因如此,他才能够在历次轧钢工比赛中多次取得好成绩。2013年他考取了轧钢高级技师;并获得“首钢青年创新先锋”、“首钢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发表了《热轧2250合金冷轧料轧制事故分析》等科技论文。“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带徒弟、耐心解答技术难点,他的学习热情,深深影响了整个热轧作业部的学习氛围,大家你追我赶,学知识,比技能,将热轧作业部的学习氛围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2012年北京市第十五届轧钢工比赛中,首钢京唐公司热轧作业部轧钢工取得了第二、五名;2014年北京市第十六届轧钢工比赛中,首钢京唐公司热轧作业部荣彦明的徒弟取得了第一、三、四、六名;2015年“京唐杯”比赛中,首钢京唐公司热轧作业部取得了前四名。他不仅努力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还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身边的同事,并已带了多名徒弟;“名师出高徒”,在精轧岗位工作的徒弟个个成了出色的轧钢能手。通过8年的不断学习和积累,他和作业长陈永平编写了《轧钢操作法》,现在正在推广中,受到了身边同事的肯定和青睐。
三、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创新
他每次轧制新、难轧规格或钢种都会进行总结,不断提高轧钢技能,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坚持做笔记(已累计记了20本),每天他都会把班上发生的重要事情记录下来,包括产品试制开发、工艺参数优化、设备事故、极限规格等;记得越勤,积累越厚,办法越多。他将自己的所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提合理化建议、编写SOP(涉及1000多个标准化作业控制点),解决了生产中的很多难题,为首钢京唐公司热轧作业部的稳定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减少换辊时间,提高轧机作业率,他编写了《工作辊快速更换》SOP,并在分厂内进行推广,使得分厂换辊时间由24分钟降低到19分钟,最短到16分钟。2250分厂轧制集装箱板1.6mm初期,带钢在抛钢过程中频繁发生甩尾事故,一旦发生严重甩尾事故就必须更换相关机架的工作辊,既增加了辊耗,又不得不修改轧制计划重新过渡减薄轧制,无形中增加了带出品数量,极大地影响了轧制节奏、产品质量和正常生产,他反复查看甩尾录像,分析轧制设定参数,终于发现:甩尾一般都是发生在F2压下率超过了56%,压下率在轧制过程中会随着温度变化每块钢都在变化,这样给轧制的稳定性带来了不确定性,成品带钢的楔形也较大;于是他提出固化F2压下率为54%以下,让轧机负荷向其它轧机分配,减小带钢的不均匀变形,并通过调整前机架水平值来减小带钢楔形,解决了集装箱板薄规格甩尾的难题,轧制稳定后,他又在轧制节奏上攻关,使得起初一个小时轧制15块增为现在的24块,提高了机时产量,大胆减少2.5、2.2规格过度材数量,有效的减少了带出品,为稳定生产薄规格集装箱板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轧制厚规格管线钢X70、X80过程中,由于工艺上需要空过F2机架,时常出现带钢下表面划伤,一旦出现划伤,生产线就不得不停下来打磨衬板和导位,但是效果不明显,严重影响了生产,他提出在2号活套缓冲垫处加垫块等措施,将带钢下表面托起一定高度,使之与导位衬板离开一定距离的建议,解决了管线钢下表面划伤难题,保证了产品质量,专利《一种避免厚规格带钢在精轧机机架间划伤的方法》专利局已经受理。2015年,在生产薄规格超低碳钢过程中,带钢在抛钢过程中,精轧机F7出口频繁出现单侧起浪,导致F7抛钢时多次发生甩尾事故,他通过不断的跟踪,提出限定粗轧出口温度R2DT、适当提高精轧出口温度FDT、提高带钢抛钢速度等措施,解决了困扰分厂半年之久的这个难题,提高了轧制作业率。
合理化建议《关于一级换辊画面增加CVC中心位按钮的建议》获得公司五等奖,每年增加生产时间1000多分钟。合理化建议《关于开轧前将活套APC抬至25度以上的建议》获得公司五等奖,避免了活套不能正常工作导致堆钢事故。合理化建议《关于优化2250精轧换辊程序的建议》获得公司四等奖。
四、工作无小事,每项工作都须干好
轧钢是操作工的主要任务,但要想轧好钢,相关的辅助工作也就是基础工作也须干好,无论备辊、换辊、板道检查、水嘴检查及清理,还是阶梯垫清理、拆接油管、清理废钢、工艺参数校核等工作,他都是像对待轧钢那样一丝不苟。
他关注飞剪切头尾的大小,并及时进行修改,更可贵的是他日复一日地坚持在做,避免了切头尾过小或未切掉而导致生产事故及切头尾过大造成的成材率降低。
热轧作业部2250热轧分厂设备年修期间,一般都安排操作工休年假,但为了应对检修过程中的“脏、险、累”工作,分厂成立了“党员青年突击队”,他主动报名,且成为其中的一名骨干。为了维护设备,需要清理换辊平台下的油泥;照明不足,他们打着手电筒;气味恶臭难忍,他们带上口罩;清理空间狭窄,他们穿上密不透风的检修服轮流下去,他们干会儿就出去透透气,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提前完成了工作,为设备年休提前完成做出了贡献。2014年,设备年修期间,他白天投身现场清理地坑下的油泥,晚上回到家制作课件《减薄1.6mm规格注意事项》,通过他的精心讲解、大家的认真听讲和相互交流,极大地降低了薄规格1.6mm轧制事故率。
2250分厂精轧班组共有20名职工,平均年龄只有30岁,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群体,他们携手共进、同心协力,努力奋进,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近年来,他们几乎包揽了北京市轧钢工比赛的前三名。他们这个班组先后荣获了北京市、全国冶金行业“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有多名组员被授予“京唐模范党员”、“首钢模范党员”、“首钢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国企楷模.北京榜样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该同志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持续的学习精神,科学大胆的创新精神,感染着他身边的每名职工,发挥着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他是个永不懈怠的人,随时都在眼睛向内找差距进行自我反省,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崭新的2016年已经到来,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加倍努力,刻苦学习,踏实工作,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继续为首钢京唐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