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玉永自2002年加入公交,十几年来,他热爱企业,热爱驾驶员这个岗位,为了安全,他坚守“克服急,做到稳,突出让,严守法”信条,每跑完一趟车都要查一查车辆,他对沿线的重点时段和路段特点做到了如指掌,从细节上入手为乘客提供“人性化”、安全和谐的出行服务。他牢记“以人为本,乘客之上”的服务理念。以饱满的热情,文明的服务,真情待客,用自己的言行,用点滴的爱,诠释“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的理念,展示了新时代公交人的风采。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公交”目标。该同志安全行车44万多公里,节约燃料1.3万多公升;先后获得了集团公司百名礼仪标兵称号;国资委,交通委,集团公司奥运立大功荣誉称号;公交劳动奖章和首都劳动奖章。
事迹内容
葛玉永现为北京公交集团第一客运分公司公司第一车队315路驾驶员。进入企业十几年来,他本色质朴,热爱公交企业,热爱驾驶员这个岗位,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职业操守和做人的准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有的、坚实的人格魅力,他释放出的正能量,给他身边的人以感动和启迪。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公交”目标,一丝不苟地把政府的惠民政策传递给社会,传递给乘客,让乘客满意。该同志安全行车44万多公里,节约燃料1.3万多公升;其出色的业绩也曾多次被北京公交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他的主要事迹如下:
作为职业驾驶员,他深知肩上的责任和义务,他时刻激励自己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在行车中,他遵章守纪,牢记“以人为本”的行车理念,坚守“克服急,做到稳,突出让,严守法”信条。为乘客提供“人性化”、和谐的出行环境。为了让自己驾驶的车辆各项技术指标保持在最佳状态。每一次出车前“例检”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注重细节,决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安全隐患,坚持做到“防微杜渐”,从源头上消除不安全因素。每跑完一趟车他都要坚持查一查车辆是否有漏油,漏水,漏气现象,轮胎胎压是否正常,听一听引擎运转是否有异响,看一看乘客座椅和扶手螺丝是否松动,这样不仅使车辆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也为乘客安全出行提供了保障。为了确保行车安全,他通过细心观察和实地走访,掌握运营线路的重点时段和路段的状况、哪段线路慢行车辆较多、哪个交叉路口属于盲点他都了如指掌。每一次起步,他都力求使车辆平稳,每一次进站和踩刹车(突发情况除外),他都力求不让车辆“点头”,同时还留意站台上等车的乘客,看到需要照顾的乘客,他会尽量将车辆靠近站台,让车门对准他们,在他们上下车时,尽量晚关几秒车门,晚几秒起步,目的就是使乘客感觉到平稳、舒服、安全。一天晚上,当葛玉永的车行驶到西三旗桥东时,他隐约见到道路右侧绿化带上站着一个人,身体还在不亭的打着晃,见到这种情形他赶忙降低了车速,就在车辆快要接近这个人时,这个人突然倒向道路中间,他没来的及多想,一脚刹车将车停了下来,好悬哪、那人离车右前角还不到一米,车上的乘客都吓得一身冷汗,纷纷连声说:"太悬了,要不是车速慢,司机采取措施及时恐怕非出大事不可"。
作为文明使者,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平凡的小事他做得也是非常认真和投入,他与车组成员认真学习和落实“六项承诺”和“七项服务规范”,每天坚持提前到站,作好出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乘客提供整洁舒适的乘车环境。他们车组夏天准备了雨伞和一次性雨衣,以方便未带雨具的乘客应急,冬天遇雪天,必然会在脚踏板处放上防滑垫,座椅上放好厚的棉垫。用他的话说:“乘客就是上帝,必须地要用体贴入微的细心为他们服好务。厚德对于公交人来讲无处不在,也许就是一个不经意间的一闪而过”.雨天进站时,他就放慢车速,以免水花溅到乘客身上;转弯时,他控制好车速,让乘客感到平稳;遇到行人横穿马路,他会停车避让;看到步履艰难的老人上车,他就多上几秒钟的等待;看到跑来的乘客多等一等,每次在乘务员关门给完铃后,还再多等上三秒钟。在他看来,这短短几秒钟等待,等来是和谐,得到是尊敬,收获的是祝福,留下的是平安。他用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了运营服务“十个点”,即“遇到老人、儿童乘车,起步慢着点、停车稳着点、嘴要勤快点、叮嘱多一点;遇到车辆行人违章行驶时,做到观察周到点、停车避让点、情绪克制点;遇到堵车和特殊天气时做到:心态平和点、占道规矩点、车距留足点。”他把这些安全行车经验介绍给大家,起到了相互遵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有一位家住新都的老大爷,每天晚上要到南沙滩去值夜班,几乎天天都要等着坐葛玉永驾驶的车,有时因堵车回来晚点,大爷宁可多等会儿也要坐他的车。用大爷的话说,“他驾驶的风格和别人不一样,坐上他驾驶的车让人坐着舒服,心里头踏实。”一次,他驾车辆行驶到马甸桥北时,刚一进站看到一位老大爷搀扶着一位大妈,步履艰难的迈向车门,乘务员看到后,立即走下售票台,帮助搀扶大妈,可是就是上不来,看到这种情况,葛玉永一边安抚大妈别着急,一边从驾驶舱走下车,将大妈背上了车,他的行动,感染了车上的其他乘客,坐在椅子上的乘客纷纷站了起来让座,老人家面带歉意的说:又给你们添麻烦了,这两天身体不太舒服,老伴非要带我去看病,又赶上孩子出差不在家,如果不是你们,我根本上不来车,真是太谢谢你们了。还有一年夏天,葛玉永驾车行驶快到祁家豁子车站时,一位大妈向他借水吃药,可他的杯子里是很浓的茶水,不宜服药,大妈只好失望地回到座位上,他忙说,“大妈,您先别着急。”于是,他将车进站停稳,请乘客稍等一会儿,飞快的跑到小卖铺,买了一瓶矿泉水递给大妈,大妈感动得连声道谢,乘客们也都说这位师傅真好。葛玉永正是用自己的言行,用点滴的爱,诠释了“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的理念,展示了新时代公交人的风采,用他的话说,“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一头迁着政府,一头系着百姓,只有用心走好每一站,专心做好每件事,对乘客以诚相待,良心上才过得去”。
作为一名党员,他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用楷模的作用感染着他人。他不分份内份外,不论自己有多累,只要有需要,他就会不知疲倦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他用主人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热情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与尊重,在职工中有极高威信,都说他是个好党员。工余时间他与其他司机相互交流安全行车、规范操作、节约燃料的体会和经验。他把自己总结了几点车辆节燃的方法介绍给职工分享,即:“一是多注意发动机的转速,根据不同的转速适当加速:二是多注意路面情况,少制动是节油的上策,根据信号灯的转换来控制好车速,将被动变主动,避免紧急制动:三是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避免急制动,急加速,猛打方向等不良驾驶习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葛玉永所想的是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必须要依靠一支优秀的团队,要发挥博爱的正能量,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在葛玉永的带动下,职工们组建了“玉永爱心团队”,这个团队在平凡的岗位中,用他们自己的实际行动,倾注了对乘客、对企业、对职工的一片真情,体现了一种正能量。为了节约成本,他自己动手为车队每辆车研制配备了尿素加注导管;看到场院地面经车辆碾压下雨行成一个大坑,他与团队一道买来水泥和沙子,将大坑填平;见到调度室的台阶坏了,及时将台阶砌好;看到场院的树枝影响车辆进站视线,他们就买来钢锯修剪树枝。每天坚持为职工打热水,随时清理地上的垃圾,更是团队成员习以为常的小事,并形成了这个团队的自觉行动,多年来,“玉永爱心团队”成员还积极参加站台志愿服务,为保障乘客安全和运营通畅发挥了突出作用。
他关心车队建设,关心身边的职工,同事有困难,他伸出援手;职工之间有隔阂,他帮助化解。一次他听说一名职工夫妻闹矛盾,情绪不太好,下班后便主动找到这名职工进行沟通,原来是因为家中盖房的一些琐事,和爱人吵架爱人回娘家住了,通过耐心调解,使这对夫妻的矛盾得到了化解。不一而足,他把带好徒弟,授艺传德视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他豪无保留地向徒弟传思想,教技术,徒弟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他都惦记着。遇到特殊天气,他总是提前打电话或发短信嘱咐安全,提醒他们行车注意事项。下了班还要跟着徒弟一起运营,为他们安全行驶保驾护航。徒弟车费油了,他跟车辅导并亲做示范;徒弟有了投诉,他认真帮助分析,查找原因,帮助徒弟提高服务意识和技能。车辆清洁质量差,他带领徒弟一起干,教他们清洁车辆的环节步骤,经他带过的20余名徒弟,目前都已成为车队安全驾驶、优质服务的骨干。他坚持从我做起,团结并带动身边的员工,为企业的发展,为车队贡献自己的潜能。在北京“7.21”特大洪涝灾害时,他为保证被困在清河南镇的五辆车顺利通过深水区,自己身先士卒,带领车组成员在被困七个多小时后,顺利通过积水点,当车辆全部通过积水点,他立刻向车队汇报并主动伸请走德胜门末班,车辆到达德胜门时已是零晨一点多。
他爱公交企业,热爱驾驶员这个岗位,总有一股用不完的劲在激励着,同时,更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多年来,正是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葛玉永更加热爱自己所从事这个职业,他用爱沐浴着企业、同事、乘客、家人和朋友,完成着自己的公交梦。
葛玉永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他对文学十分热爱,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一批讴歌新时代,赞美公交人精神风貌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曾多次被多家报刊和杂志转载刊登。其中散文作品有:《你我同奏平安奥运曲》、《心手相连话未来》、《梦圆公交》和《盛世中华盛世情和谐奥运在北京》等,诗歌有:《我是公交人我践行》、《我的公交兄弟》和《我是山涧的一条小溪》等。他还把驾驶经验编写成民谣和锦言警句,通过板报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他还多次参加分公司举办的演讲、安全驾驶、文明服务经验介绍等活动,将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和大家共勉,为提高大家对工作的认知与热情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葛玉永的人生普通而平凡,可他却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企业,他积极进取、乐于奉献,始终如一地把爱融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融入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过程。如今他正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深化改革,散发着一种“正能量”向着温暖他人的目标,扬帆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