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1985年8月从北京地铁技校毕业后,进入北京地铁公司太平湖车辆段从事地铁电动列车司机工作,至今在这一岗位上工作了近30年,安全运营里程超过了96万公里,是目前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里程最长的人,也是在近一段时间最有可能突破百万公里安全运营无事故的第一人。
廖明同志刻苦学习业务知识,工作中踏踏实实,任劳任怨,是广大优秀乘务员群体中杰出的代表,同时也为地铁的人才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凭借自己的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在近30年的工作经历中,廖明同志一直秉承“安全行车每一刻,永远追求零风险”的工作信条,凭借其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过硬的技术水平荣获了诸多荣誉:
2007年荣获地铁公司年度先进个人称号;
2009年荣获地铁总公司颁发的“金手柄”奖;
2011年荣获地铁公司劳动竞赛先进个人;
2012年被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工会联委会评为“列车先锋”称号;
2013年被授予“首都劳动奖章”;
2014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十佳最美职工”。
他用最平凡的坚守,书写着一名地铁乘务员的骄傲。
对于安全:廖明同志一直秉承着“安全行车无小事”和“运营一分钟安全六十秒”的理念,工作中严守规章制度,精神高度集中,不仅未发生过一次安全事故,还累计防止了10余起安全事故。
对于服务:他深知自己的岗位是北京地铁的窗口,一言一行都关注着北京地铁的形象,他微笑服务,以乘客需求为导向,不仅从未发生过一起责任服务纠纷,还经常收到大量的表扬锦旗和表扬信。
对于学习:廖明一方面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坚持终身学习,不断谦虚求教,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并成为了当时公司最年轻的司机长、最年轻的“金手柄”奖获得者。
坚守学习的动力
1985年,刚刚从北京地铁技校毕业的廖明,被分配到地铁2号线当实习司机。刚刚入行的他像大多年轻人一样,对乘务员这个职业的看法,仅停留在操纵“几个按钮和推拉手柄”这么简单。但是实习的第七天,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这个想法。他跟随师傅驾驶的列车驶向积水潭站,拐弯就要进站时,师傅突然一声惊呼,随即做出了一系列操纵动作,伴着车轮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列车带着巨大的惯性冲过去,前方列车在不断地放大再放大,就像是一堵墙、一座山……最后,列车在距前方车辆不到二
坚守钻研的恒心
1988年通过严格的考试,他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地铁司机。他明白,一名合格的地铁司机一定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和熟练的业务知识。为了学到更多知识,他利用一切的工余时间和业余时间,虚心地向老师傅求教,从理论知识到检车,操纵列车。为了提高对列车的理性认识,他经常向检修车间师傅们学习。从机械班、制动班到电器班、配件班,甚至把整台机器拆成零件,一件一件的琢磨,不学明白不罢休。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始终坚守着这股钻研的劲头。
坚守奉献的勇气
2002年,北京地铁13号线成立初期,廖明同志为了新线发展需要,从2号线调到13号线继续从事电动列车司机工作。众所周知,13号线是地面线,运营工作一切都是未知,一切要重新开始,廖明勇于接受这样的挑战,并在工作中收获了他的精彩。
13号线是北京地铁的第一条地面线,受外界因素影响最大,该线处于城区北部,气候特征严峻,下雨就是暴雨,下雪就是大雪。特别是冬天下雪,为了保证第二天的正常运行,夜里停运后要进行车辆轧道,防止轨面等部位积雪过多,影响第二天的正常运营。参加轧道的司机都知道,这项工作十分艰苦,经常是一边下雪一边轧,一轧就是整整一宿,廖明就是参加轧道最多的司机之一。记得有一次夜晚轧道,列车从龙泽到西二旗的区间隧道里出来,此时线路上有一保安在巡视,由于天气太冷,保安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没有发现列车正在按规定轧道。廖明发现有人后,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鸣笛示警,避免了一起人身伤亡事故。廖明师傅还是在恶劣天气里加班最多的员工。每次下大雪,如果廖明不当班,他都第一时间从家里赶到车辆段,与当班的同事一起,清扫车场道岔,防止道岔被冰雪冻住,保障第二天正常发车。这种情况,只要雪不停,也经常是一宿,穿得再多再厚人也会感觉不到暖和,但廖明却干得心甘情愿。用他的话说:如果不来的话,在家里想着也睡不踏实。多年来,他始终坚守着自己那份奉献的勇气,不因取得的成绩而自满。
坚守进取的决心
2003年,适合地面线路运行的新型地铁列车,陆续开始在13号线投入使用。新型列车完全颠覆了以往列车的操控模式,甚至连开关、保险的名称都变了。老话讲:“人过三十不学艺”。对跟老车打了快二十年的交道,年龄近40岁的廖明来说,要从零开始,和年轻人一起接受新理念、学习新知识。但廖明同志凭着一股不学透彻不罢休的精神,他把新车知识与老车对照着学,坚守着当初入职时的那份学习的动力,记不住的部分就不停的去写、去画、去念。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技术人员、维修人员请教,在了解的基础上弄懂所学内容,并不断深化学习内容,直到熟练掌握为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廖明不仅掌握了新车的理论知识,还凭借经验,总结出一系列好的操纵方式和处理列车故障的方法。不论所处的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廖明始终坚守着他进取的决心。
坚守安全不松懈
2007年8月6日下午16点左右,13号线北段风雨交加,能见度不足百米。16:21分廖明驾驶着列车驶向西二旗,此时线路的能见度很低,在车辆接近西二旗站时,,他隐隐感觉线路上有些不对劲,果断作出“减速”的决定,他逐步加大了制动力,终于发现站台头线路上有异物。由于第一时间采了措施,列车在距异物一米左右的地方稳稳的停了下来,经查看,线路钢轨上有两块被大风刮进来的,长约三四米,宽1.5米,厚1厘米的编织物。非常巧合的是,在一个月前的7月5日,英国伦敦地铁发生了一起大事故其起因就是由于列车轧到不明编织物,致使六节列车脱轨,停运两个多小时,最终百余名乘客只能从洞中走回站台。正是由于廖明坚守安全不松懈,精神高度集中,果断采取措施,才避免了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2015年2月6日,司机廖明驾驶列车,担任2610次的夜间末班车后调试任务。列车以目标速度运行至上地至五道口区间,刚越过分界信号机时,值乘司机廖明发现线路前方有人影晃动,并果断采取紧急停车的措施。列车在距离侵入限界人员20米左右处停稳。廖明再一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判断准确,处理果断,有效地避免了一起地外伤害事故。
廖明师傅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作为一名合格地铁司机的坚守:强烈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过硬的业务水平,扎实的工作作风以及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一颗恒心,时刻坚守安全不松懈。
坚守细节铸成功
廖明师傅在工作中,无数次从容面对了风、霜、雨、雪、雾恶劣天气的考验,安全高效的处理了运行中列车出现的故障。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他都要认真捉摸。在工作时,认真观察每一个细节,例如列车司机室的车门由于开关次数太多,容易出现关门不畅状况,司机常常需要用力撞门才能关上,这容易给乘客留下司机对工作或对乘客不满的错误印象。为此,他随身携带一盒擦手油,一旦发现车门不好关时,就在锁舌上抹一点,润滑锁舌,使车门的关闭更为顺畅,基本上杜绝了用力撞门的现象。
坚守“人车合一”观念
如今,北京地铁每年都有新线开通,网络化运营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全路网每日的客流都在千万人次以上,面对客流的提升,以及路网的提速,廖明清楚的认识到,乘务人员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作为一名地铁司机不要说出事故,就是出现短短的5分钟的晚点,安全公里都要归“零”。因此他在工作中更加严于律己,要求自己在工作中的任何细节都不能出错,做到“人车合一”,即“我是列车的一部分,列车是我的一部分”。安全公里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安全行车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
工作了近三十年,廖明师傅不仅用实际行动坚守着一名地铁电动列车司机的坚持,还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带出数十名优秀的乘务工作人员。如今廖明师傅虽然已经成为北京地铁的旗帜人物,但他不骄不躁,始终如一地严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规范。他用最安全的行车方式,诠释了一名地铁人,一名交通行业工作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