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郁,北汽集团奔驰公司的首席技师,外国专家做不到的事,他做到了。北京奔驰二期建设时,德国派来了发动机分装、调试、维修等方面的20多名专家来为生产新型车提供技术支持,唯独没有派来汽车电器专家。为什么?因为他们相信以赵郁为首的中国电器技术人员完全可以达到奔驰的要求。他用行动展现了当代工人风采,书写了蓝领工人的成才传奇。虽说已经拿奖拿到手软,赵郁经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却是“咱就是一普通工人”。
中国已经进入了汽车社会。很多人家都有汽车,各种名牌汽车在老百姓中有很高的认知度。在中国最知名的就要数奔驰了,谁家要是有一辆,会很受人们羡慕。赵郁和大家一样,也很喜欢汽车。而且,他就在制造奔驰汽车的工厂里工作,天天和奔驰汽车在一起。这是不是也很让人羡慕啊?当然,要做好一名合格的北京奔驰员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前他在介绍自己的情况时,曾经讲到他刚进厂的一件事。当时,北京奔驰还叫北京吉普,他实习的工作是安装“212吉普车”的前风挡玻璃。那时候的风挡玻璃要靠工人用手工一块块的装,玻璃和风挡铁框靠专用胶条在两侧的凹槽里衔接,先往玻璃上揉胶条,再往铁框里镶玻璃。这种组装方式很容易造成玻璃的破碎,但因为企业没有下达更好的操作流程,多年来工人们也习以为常了。他虽然是因为当年没有考上大学才走进工厂学徒的,但身体里对知识追求的热血还没有冷却。每天在车间里踩着一地碎玻璃走来走去,鞋子隔绝了脚上的刺痛,但每一块闪光的玻璃碎片都像刀子一样扎在他的心上。企业不能这么干!
他细致观察,发现玻璃破碎率高,是因为胶条软硬度不当导致胶条和玻璃的贴适度不好造成的。他把改进风挡玻璃安装方法的建议告诉了车间技术员,并率先进行试验。加温胶条的蒸气锅升温到80度时,胶条最软。把胶条从热水中捞出,在空气中降温到40度只有十几秒的时间。就在这短短的十几秒里,他迅速把胶条揉到玻璃上,再嵌到前风挡的铁框里。从成功的用这种方法嵌进第一块玻璃开始,他创造了连续安装1000块“212”前风挡玻璃不破碎的纪录。实习了三个月,他就被评为优秀学员,结束了学徒生涯,提前出师。
为什么现在还要讲这件事呢?因为这件事告诉他,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岗位要有认同感,要真正喜欢自己的职业,要用心,你才能有所成就。一个男孩子在追求女孩子的时候,他会使出各种招数,千方百计的讨女孩子的喜欢。这些招数哪来的?想出来的。不动脑子怎么能有好办法呢?一个男孩子对女孩子没招了,说明他还是不喜欢这个女孩子。一个蓝领,不能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螺丝钉,当成生产线上的一个合格零件就满足了。而是要用心去关注你的单位,你的岗位,想想你正在从事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干得更好?做徒弟的什么时候能够超越师傅?他相信,很多徒弟都是可以超越师傅的。没有超越,那是徒弟用的功夫不到家。
中国的汽车工业这么多年了,都在给外国师傅当学徒,他们还没有出师。那怎么办?只有更加刻苦的学,更加智慧的学。让外国师傅们为他们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他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更早的独立自主。
克莱斯勒300C这款车试装期间,有一批要下线交付用户,但在进行最后一道检测时,突然发现发动机试车不着火。这种情况对企业信誉有很大影响。公司紧急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会诊,他也被要求参加。以高级工程师为主的会诊团队经过3天会商,仍然找不出原因。向美国总部发传真寻求支援。外国专家发过来3、4套处理方案,问题仍然无法解决。时间一天天过去,专家向企业领导建议放弃对这15辆车的处理。他这时的身份是汽车电工,每天在工作现场给他说话的机会并不多,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努力。每天夜晚躺在床上,他都要把当天的工作流程在脑袋里回放一遍。一天天过去,一团团混沌的线路渐渐理清。那些碎片式的分析渐次整合,解决问题的思路日渐清晰起来。就在所有人都决定放弃对这些300C的努力的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再次对工作画面进行回放时突然想到,这些天在处理故障时,不管是现场尝试的方法,还是传真资料中给出的方案,都是按照汽车售后维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既然这样行不通,那把这些车当成一辆还没有下线的新车,从装配的角度来寻找问题的根源,是不是更好呢?他挑灯夜战,根据工作经验,找出了与汽车不着火有关的五种模块。第二天早晨赶到厂里,征得领导同意,把问题车的发动机点火模块进行调换,重新调试。没想到,一下子就成功了。15辆车都试了一遍,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故障点全找到了,问题迎刃而解。那些外国专家做不到的事,中国的蓝领做到了。
奔驰汽车是非常成熟的高级制造业,当初引进中国时,生产线上的每一个步骤,他们中国工人都是没有发言权的。当进行北京奔驰二工厂的建设时,德国奔驰派来了发动机分装、调试、维修等方面的20多名专家来为生产新E型车提供技术支持,唯独没有派来汽车电器专家。为什么?因为他们相信以赵郁为首的中国电器技术人员完全可以达到奔驰的要求。奔驰马上又要开发一种混合动力的新车型,他们在进行产品设计阶段,就请赵郁创新工作室参与到其中电气部分的开发设计中。这在以前是根本不能想象的事情。这是他们的努力付出得到的回报。
他刚才说到了赵郁创新工作室,这个被北京市总工会和全国总工会命名的工作室,是在北京奔驰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它是企业蓝领在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的同时,自身价值得到了各级组织和领导的重视和认可的产物。
一个蓝领要有追求技能和技术进步的自觉。这种自觉不能是一个人的自觉,应该是广大蓝领的自觉。一个整体的自觉,才能更快速、高效的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他们的创新工作室,既要学习,更要创新,要培养出一大批熟练掌握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蓝领。
在工作室,他首先带领技工们对进口设备的说明进行汉化处理,减少工人们学习入门时的障碍。对汽车检测仪器进行编程,设计出了集汽车电器、制动、空调等部件为一体的实训展台教具,使各种汽车部件摆在展台上一目了然,接通电路,教学器材可以完全模拟汽车在实况路程上的架驶状态,很方便的对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排除处理。为了解决车间汽车调试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汽车电器维修难题,他带领工作室的技师团队,于2012年又先后开发出了“奔驰C级电器系统试验平台”、“奔驰E300L电气、发动机、仪表系统仿真模拟演示平台”等教具。
在企业里,高端的技术研究型人才,主要从事新设备、新仪器装备的设计与研究,体现创新思维。但再好的发明创造,都要有能工巧匠按照图纸的技术要求制造出现、装配调试出来。否则,只是一堆没有实用价值的图纸。对于汽车制造业来说,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蓝领队伍,那么再先进的装配工艺以及再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都无法保证企业能生产出行业内一流的产品。
中国制造业需要更多的蓝领,更多出色的蓝领。工作室虽然以他的名字命名,但这是北京汽车的骄傲!赵郁创新工作室要为蓝领职工成才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对他来说,全国劳模、首席技师不仅仅是荣誉和称号,更是责任与担当。竖起一杆旗,引领一批人;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作为劳模,他有责任带动更多的企业员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用集体的智慧为企业解难题、创效益、办大事。以实际行动带动公司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助推企业实现腾飞梦想!他希望在他的努力下,赵郁创新工作室要培养出无数的赵郁。无数比今天的赵郁更优秀的赵郁,共同迎接中国汽车工业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