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总工会工作要求,大兴区总工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进“两新组织”建设,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党工共建”工作格局。
一、工作情况
一是突出思想引领。在大兴微工会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学习100天”“四史课堂”“工课”等专栏,引领广大职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开展“清辞丽曲传经典 明鉴万里颂新风”诵读活动,深入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组织大兴区各级工会职工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秩序提升月”专项活动,践行雷锋精神,传播志愿力量,并发出倡议,号召广大职工向雷锋同志学习,推进创城提质升级。
二是夯实组织基础。对接两新工委,建立常态化协调联系机制,狠抓落实市总建会入会集中专项行动。按照“政策宣传到位,人员覆盖到位,活动辐射到位”原则,多点位部署。在职工休息、等餐、晨会等时间临街沟通。打造京南物流园区卡车司机驿站、大兴国际机场的士司机之家、高米店绿地缤纷城外卖小哥暖心驿站等特色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9家。目前全区共有单独基层建会单位1830家,其中:两新组织1513家,百人以上205家。开展双沟通784场,新增会员7.2万余人,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近万人。职工之家383家,职工活动中心17家,暖心驿站885家,服务型“职工心灵驿站”15家,母婴关爱室104家。以点带面为职工提供更多服务。
三是打造示范品牌。通过前期调研,开展座谈交流,提出改进意见;中期评估,了解党工共建工作开展情况,查看服务阵地建设及使用情况;后期验收,认定示范单位合格,并给予经费补助的形式,培育打造包含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旧宫镇北京东方泰洋幕墙股份有限公司、西红门镇北京华科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家党工共建示范单位,宣传“匠人”精神,树立典型标杆,按照“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工作思路,促建会、强阵地、搞活动、树典型,全方位构建“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党工共建”工作格局。
四是开展精准服务。依托大兴国际机场建设的士职工之家,开展慰问、义诊、核酸检测等服务,惠及8万余人次。组织开展最美的士司机评选活动,评选最美的士司机10名,最美的士车队3支,优秀组织单位6家,树立标杆,凝聚榜样力量。2022年6月,新时代雷锋车队加入爱心送考队伍,为封控区有需要的考生提供帮助。的士职工之家每天服务司机超过100人次,接待人数近10万余人,成为工会组织服务机场、服务的哥、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窗口和平台。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项活动,覆盖职工3700余人。开展“工会杯”安全隐患我来拍活动,吸引职工5000余人。通过强宣传、三步法、建立快速通道等措施,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调解成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案件案件34件,金额24.61万元;法援案件6件,申请金额18.36万元。落实小微企业经费全额返还政策,减轻企业压力。
二、存在问题
一是多方联动扩大工会组织覆盖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是工会工作的大动脉,两新组织“底数”大,发展迅速,工会组织覆盖与发展需求还存在差距,多部门联动促建会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呈现出组织方式新、运行机制新、雇佣模式新、发展形态新的鲜明特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多以灵活就业为主,工作时间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与新业态企业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和模糊。并且对工会组织的认知度都比较低,不同程度地存在组建难、入会后开展活动难等问题,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下一步计划
一是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深化党工共建机制,持续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推广普及“北京工会i会员”扫码入会,推动头部企业工会组织应建尽建,探索适应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不同职业的建会入会方式,实现工会组织全面覆盖。结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特点,持续在临街餐厅、房屋中介等建设暖心驿站,为职工提供饮水、热饭、休息、充电、如厕等服务,尽力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使暖心驿站成为党的政策宣传站、工会会员发展站和职工群众服务站。
二是提高职工服务力度。及时跟进了解辖区两新组织企业职工情况,帮助企业纾忧解困,复工复产。不断扩充文化休闲、生活服务等方面普惠性服务,以优质服务吸引、凝聚职工,同时也为建会单位发展搭建平台,提升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暖心驿站服务站点和服务质量,结合“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多领域拓宽服务内容,实现服务项目的多元化,以优质服务吸引、凝聚职工。
三是关注重点群体。加强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交流沟通,以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为依托,坚持问题诉求在哪里,工会组织的温暖就送到哪里,精准对接需求,以更加务实、更有温度的措施,强化对货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送餐员等从业人员的组织引领和服务保障,切实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组织归属感、社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