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波音和空客公司技术垄断、高速数据总线和测控领域的开拓者彭时涛及团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中国智能电网领域标杆的直流输电和电力电子技术带头人梅红明及团队……近日,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工匠”揭晓,10名新型科技人才在中关村科学城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上受到表彰。
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工匠”自2018年起开始评选。经中关村科学城总工会推荐,首届5名职工获“创新工匠”称号,成为了中关村科学城代表性的科创人才。据了解,本届“创新工匠”评价标准覆盖实际贡献、工匠精神、个人品德、人才认定4个基本维度和15个具体方面,全面反映“创新工匠”的能力素质特征、独特的社会声誉及职业发展需求。今年,10位新晋“创新工匠”中,算法工程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等占比80%,硕士以上(含)学历占比70%,女性占比20%。“80后”超过一半。“创新工匠”获得者中不少是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的领头人。
除了评选“创新工匠”,今年,科学城总工会第二届“工匠精神”研讨系列活动圆满结束。本届研讨系列活动收到93篇职工论文,较上一届增加16篇。论文涵盖了“创新工匠”精神在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人力资源能力提升等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的优秀研究,以及对“创新工匠”精神的思考。
中关村科学城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创新工匠”为代表的中关村科学城科创人才,是新时代中关村精神的践行者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的推动者、创造者。今后,他们将激发更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之情、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在助推海淀“两区”建设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成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广阔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选自《劳动午报》2021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