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顺义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走进了几名农民工。原来,他们是60多名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代表,来此申请劳动争议调解的。中心迅速联系各个部门前往事发工地,并指派专职律师担任调解员。经证实,这一劳务公司承认拖欠其今年3月至6月工资的事实,涉及金额共计60多万元。经过调解员与双方的多次协商,仅三天时间,企业方就同意支付工人被拖欠的工资,并于当天下午6时至8时,发放了所有农民工的工资。
“要想又快又好的解决劳动争议调解案件,得上下联动,多方共管。”顺义区总工会负责人说,自2010年起,区总工会就以三级服务体系为载体,在镇、街道、开发区以及村、社区服务站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室,明确了工会主席作为执行劳动关系预警预报和突发性事件报告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全区20余名律师志愿者走进村镇义务服务,实现了每个服务站每月有两名律师进行为期两天的义务服务。
除了这些,顺义区还有构筑和谐劳动关系的四大“法宝”。为了构筑劳动关系和谐防线,每当遇到群体争议案件时,调解员都要深入一线调解。用他们的话说,只有第一时间深入到职工中去,才能最快、最有效地掌握事件的发生原因,延缓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并能够详细了解到职工的诉求,掌握调解的脉络。在办理转送案件前,调解员要先向法院、仲裁机构咨询了解案件通过司法程序进行审理,最终的判决或仲裁结果是什么,并以此为依据,对争议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中心还对调解技巧、文书制作和案件归档等具体工作进行了规范,并定期召开案件的分析研究活动,以逐步提高调解员的业务水平和调解能力。此外,中心还将调解工作关口前移,构筑了基层调解、裁前调解、诉前调解“三道防线”,积极引导职工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