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职工培养机制,畅通职工晋升通道;徒弟完成培训任务,师傅得到相应奖励;挖掘关键岗位人才,重点培养提升技术水平……近30年来,施耐德(北京)低压电器有限公司(简称施耐德)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师带徒体系,培养人才、提升人才,充分发挥人才效用,助力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薪火相传,施耐德新型师带徒培训现场。 企业/供图
“一方面,经过新型师带徒培训的新员工确实更出色,也更能适应岗位。另一方面,经历了学徒生活的新员工更加认可企业文化,也能更快融入企业。”说起施耐德的新型师带徒体系,人力资源经理胡梦芸侃侃而谈。据悉,施耐德新型师带徒体系分为定向培养、理论培训、实际操作三个方面。
定向培养 拓宽一线职工晋升通道
下午6点多,当大多数人奔走在下班路上时,塑壳开关产线上却聚着三三两两的人,他们站在可视操作台前,对照手中的图纸核对参数,时而盯着屏幕思考、时而讨论某一技术难点、时而在操作台噼里啪啦一阵敲打,这样的场景,在施耐德早已成为常态。
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人才培养成为企业人才储备的重要途径。“2020年起,我们开始做一线职工的技能转型,在全公司的范围内,筛选一些综合素质高且愿意学习的职工进行设备维修方面的学习,相当于把他们向专业技师培养。这对员工来说,增加了一条晋升通道,对企业来说,提升了生产效率、避免了产线因故障而临时停摆。”
理论培训 就地取材发挥最大作用
对于一个刚刚入职的新员工,人是新的、环境是新的、工作内容也是新的,难免会觉得工作无从下手,因此,新员工培训成为职工了解企业的重要途径。
“我们原来都是邀请专业的培训讲师进行新员工培训,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胡梦芸说。为了让新员工能够沉浸式感受企业文化,也给老员工有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施耐德将新员工培训的任务放到了生产岗位。“他们一半的时间做培训、一半的时间搞生产,不但新员工培训效果显著提升,也给了有能力的老员工更多选择的机会,既可以继续在技术体系深耕,也可以向管理岗位靠拢。”胡梦芸说。
实际操作 言传身教迅速提升技能
再好的理论知识也需要实践的支撑。在施耐德,每条产线都会有“老师傅”坐镇,通过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把自己多年实践经验传授给新员工,并通过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的方式,将新员工的学习进度分成不同阶段。学习结束后,根据新员工的学习情况,对师傅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
“以前我们把徒弟交给师傅,学就行了。现在我们把徒弟交给师傅,还会进行持续跟进,学了什么,效果怎么样,都会成为我们考核的一部分。”胡梦芸说。
有老人不断分享经验,有新人不断学习成长,对企业来说,是效率提升和质量保证的双重加持。下一步,施耐德将基于集团的数字化平台,对员工开放更多权限,通过更多方式进行阶梯式培养。“尤其是在创新和改革方面,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护航,为行业发展助力。”胡梦芸说。
供稿:开发区融媒体中心 王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