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年的发展,北京经开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集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验区、自贸试验区以及申建综保区(六区合一)政策于一体的经济功能区,经开区非公企业占95%以上,具有 “高精尖”产业集中、外商投资企业集中、世界500强企业集中、产业工人集中的特点。区域经济结构、企业结构、职工结构、社会结构呈多元化态势,其劳动关系更加复杂,就业方式更加多样,职工思想更加活跃,职工法律意识、利益诉求更加多元、更加敏感、更加强烈。因此,发挥工会组织群众工作优势,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强化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工会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突出“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武装,筑牢思想基础。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党建为引领,党建促工建,把工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建立党的创新理论和工会理论下基层长效机制,落实基层联系点、送教到基层等制度,组织专家、学者、先进人物等在职工群众中开展有特色、接地气、面对面、互动式的宣传宣讲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筑牢产业工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赓续红色血脉。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久深入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圆梦中国人”“永远跟党走”“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作用,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利用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长辛店二七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职工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百年奋斗中开辟的伟大道路、建立的伟大功业、铸就的伟大精神、积累的宝贵经验,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是加强典型示范引领,弘扬“三种精神”。坚持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为党的精神谱系重要内容阐释好、传承好、发扬好,不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与共和国同成长、与新时代齐奋进”“双爱双评”劳模先进等个人和集体的推选表彰活动。设立“亦城工匠日”,组建劳模工匠特色宣讲团,在全区开展劳动模范”“最美职工”“亦城工匠”等主题宣传,扎实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园区,用职工身边的典型人物鲜活生动的事迹影响、激励、引领职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情感和温度。厚植劳模工匠文化基础,完善劳模政策、提升劳模地位、落实劳模待遇,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氛围。
■做强“三个阵地”
一是宣传教育阵地,强化正确思想舆论。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筑牢广大职工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强化“大宣传”理念,加强与宣传、网信、文化等党政部门和主流媒体的联系合作,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宣传资源,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工会服务站、职工夜校、职工之家、职工书屋、宣传栏等工会传统教育宣传阵地,广泛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深入开展产业工人创新事迹、先进典型、职工风采等特色鲜明的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与时俱进组织政治思想理论学习,通过学习交流、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主题征文、网络互动等群众性主题活动,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更扎实地走进职工心里。
二是职工文化阵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坚持以文化人,发挥工会特色,持续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精神家园。加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积极创建“两个基地”:职工体育活动中心——开发区职工体育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开发区职工大厦。以“博大杯”为载体,组织好群众性强、普及性高、参与面广、能够满足职工兴趣爱好和健康需求的系列体育活动。以“亦仁乐活艺苑”为平台,开展好职工读书、工艺美术、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能够满足职工精神需求的系列文化活动。以“职工社团”为依托,加强职工文化队伍建设,发挥好职工艺术团讴歌社会正气、弘扬时代精神、展示职工风采的作用,创作具有区域特征、工会特点、职工特色的职工文化精品。
三是网络舆论阵地,打造网上职工之家。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发挥工会网上舆论阵地作用,做好网络评论引导工作,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工会大网络大舆情全媒体工作格局。深入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强化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工会网站、工作群、微信公众号的管理,研究制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积极应对网络风险和挑战,做好重大活动、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运用网络媒体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推送权威媒体信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
■实施“四项举措”
一是提升产业工人政治地位。坚定不移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注重把劳模工匠、技术能手等优秀产业工人骨干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提高产业工人党员比例;拓宽产业工人参政议政渠道,增加产业工人特别是技术工人在各级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等评选中的名额比例,支持优秀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挂职或兼职,积极通过政策规定确立产业工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社会地位。组织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重点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或员工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落实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正确立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让企业职代会制度成为维护职工民主政治权益的重要实现形式。
二是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坚持把提高职工思想认识同维护职工权益结合起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善于从职工最关心、与职工切身利益最密切的问题入手,增强思想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工会要进一步推动企业建立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成立集体协商专项工作小组,发挥行业(产业)工会联合会作用,建立具有约束力的行业性集体协商机制,推进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建设,保障产业工人就业安置、职业培训、工资报酬、休息休假、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劳动经济权益,真正确立产业工人的经济地位。
三是提高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保障产业工人自身发展权益。落实《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职业技能提升试点区建设方案》,建立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创办职工夜校,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创新培训形式,为区内企业职工提供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认证、技术等级等职业培训和高等学历教育,全面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研究制定职工教育培训、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表彰奖励向一线倾斜等政策规定,打破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界限,拓宽职工成才通道和发展空间,助推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不断激励产业工人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四是提升服务产业工人水平。构建以精准帮扶和普惠性服务为重点的工会服务职工体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真正把思想工作做到职工的心坎上。精准帮扶,建立健全梯度困难职工档案,做到依档帮扶、分类帮扶、精准施策。做好困难职工需求信息和社会各类救助资源精准对接,努力把困难职工帮扶纳入到经开区教育惠民、医疗惠民、社保惠民、扶贫惠民、安居惠民、安全惠民的系列政策中去;把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纳入到教育、医疗、住房等专项救助体系中去。推进职工互助保障计划,加强温暖专项基金管理,使困难帮扶成为增强工会凝聚力、亲和力的品牌工程、民心工程。普惠服务,全面实施“互联网+”工会普惠化服务,制定与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衣、食、住、行、乐等服务清单,构建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以职工服务为核心、以职工服务卡为载体、以信息系统为支撑、以品牌建设为抓手、网上网下融合的工会“互联网+”普惠职工工作体系,为职工提供更精准、更优质、更有效、更对路的“普惠、特惠、商惠”服务。让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作者安春玲 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