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领军人等高技能人才传承技能本领,实现由“匠”成“师”,10月14日至16日,朝阳区总工会联合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举办了2025年朝阳区匠师研修班,这是全市首个针对区级服务管理的劳模工匠群体量身定制的研修班,全区18位劳模、工匠、市级创新工作室领军人等优秀技能人才参加。
本次培训班以“三个精神”理论阐述、故事案例萃取、课程转化方法及教学技能训练为核心,着力指导学员“萃取提炼”,将零散的经验系统化、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帮助学员掌握科学方法,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到语言表达,全方位提升教学技能。培训班还设置了模拟授课环节,由专家现场点评、一对一指导,确保每位学员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据了解,本次研修班结合每名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领军人的个人事迹和专业能力,设计个性化课程,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懂技术的人讲技术,让有专业的人讲专业,这既是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深度践行,更是为朝阳区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注入新动能、探索新路径。
据悉,本次培训班系统讲授了《基于案例的课程开发》《课程架构设计与优化》《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及《授课方式、表达与呈现技巧》等专业内容,课程引导学员梳理个人工作案例、技术成果与成长故事,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课程框架,并通过课堂互动、现场答疑和效果评估等环节,全方位提升学员的教学综合能力。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市级创新工作室领军人杨永久在结课后深有感触,他表示,此次培训是从“工匠”向“匠师”跨越的关键一课,通过学习,他不仅挖掘出工作中蕴含“三个精神”的真实故事,更深刻认识到,医者的匠心不仅要刻在血管里,更要讲进人心里,让手术刀的精准与故事里的温度同行,在从“工匠”到“匠师”的路上坚定走下去。
北京禹宏信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工程师,第四届“北京大工匠”培育对象、2025年“朝阳工匠”获得者石磊表示,通过此次学习,他系统掌握了一线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案例与课程体系的方法,实现了从“钻研技术”到“站上讲台”的重要转型。培训不仅为他拓展了传承技艺的新视野,也提升了个人在专业发展之外的育人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更加坚定了在未来工作中发挥“匠师”作用、助力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信心。
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社区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志愿者梁会兰表示,匠师研修班是“匠心传承”的新起点,也是个人成长的新征程。她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不负韶华、不负重托,努力成为“匠心”的传承者与“匠才”的培育者,为朝阳区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据介绍,线下培训结束后,朝阳区总工会与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专家团队将持续跟踪指导学员进一步完善学习内容,并将举行研修班培训成果展示与评审环节。经认定的劳模工匠将作为朝阳区首批“匠师”,成为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三个精神”的“代言人”,充分发挥“技能带头人”和“精神传播者”的作用,推动“匠心传承”走深走实。他们将从“匠”到“师”,从一线走向讲台,走进企业、园区与学校,传播专业技能与奋斗故事,带动更多朝阳奋斗者投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匠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