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阳区八里庄街道总工会联合北京市朝阳区常青藤社会服务发展中心,在街道创新工作室孵化工程基地(北京海峡两岸社区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专题交流,针对企业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中的实际难题提供解决方案,这是该基地作为2023年先行试点平台持续服务企业的又一实践。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产业工人开展技术创新、提升技能水平、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产改”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正逐渐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和创新“孵化器”。八里庄街道创新工作室孵化工程基地作为八里庄街道总工会的先行试点创新赋能服务载体平台,已先后成功为多家企业职工提供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指导服务。
交流中,创新工作室孵化培育工程基地高级顾问刘俊华结合服务经验,直指企业在材料填报环节的共性瓶颈,提出需构建清晰架构、制定规范标准,通过系统性呈现体现创新工作室全貌。针对技术创新方向模糊问题,建议企业结合业务与市场需求聚焦核心领域,同时完善人才团队建设保障创新推进。在成果转化方面,明确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速专利申请,并强化市场对接以提升成果认可度。
据介绍,八里庄街道总工会积极搭建起完备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在“点、线、面”维度同频共振、协同发力,形成了“一人引领一群、一群带动一片”的“头雁效应”,更好地赋能企业实现全面发展,切实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