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昌平区劳模工匠学院建设推进会暨第二届“昌平工匠”选树活动启动,即日起开始报名。据了解,今年将从深耕基层一线职工、参与昌平区重点产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劳动者、传承传统文化技艺工作者、职业技能竞赛选树中脱颖而出的工匠人才中选树,预计年底进行评选和区级公示,于2025年1月命名表彰。
中国工会十八届二次会议提出“559”工程,要落实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每年培育200名左右大国工匠,示范引导各地、各行业每年培养1000名左右省部级工匠、5000名左右市级工匠。去年,昌平区选树了首届4名“昌平工匠”。今年“昌平工匠”选树的涵盖范围更广,具体为全区各行各业中从事某一工种、专业3年以上,具备执着、精益、创新精神和高超技艺的职工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事业中,发挥关键作用或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线劳动者。
昌平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冰介绍,即日起,昌平区各基层工会可通过走访、摸排的方式确定推荐人选,11月份集中推荐申报,12月份进行初审和区级公示,明年1月份进行命名表彰。
据了解,今年对于“昌平工匠”助推力度更大,最终获得者将获得5000元奖励,并纳入昌平人才库,指导、支持其建立创新工作室,对符合条件的,优先命名为“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给予创新工作室一定的助推资金。此外,优先参加区总工会组织的先进职工疗休养。符合“首都劳动奖章”推荐条件的,由所在单位在次年度按程序优先推荐参加评选。
此次选树重点关注基层、一线、操作岗位职工。同时,聚焦昌平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包括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医药健康业等行业,以及在昌平区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线劳动者。着重推选富有工匠精神,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事业中,发挥关键作用或技能技艺水平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