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点多,东城区环卫中心一所的食堂就忙活起来,洗菜切菜,点火炖煮,淘米揉面……这是环卫一所四个工会驿站的餐饮大本营,到了上午10点多,在外工作的环卫职工就可以在群组里订饭,中午收班回到驿站就能吃上香喷喷的饭菜。
最近几年,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多家驿站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称号。记者多点探访,看看这些“最美驿站”都有啥。
在环卫中心一所的工会驿站,钻石形的冷饮机不断翻滚制冷,冰凉的酸梅汤已经备好。空调开的足足的,等待中午下班的职工。
“还是不凉快,哎呀。”第一批回来的工人拿着水杯边打冷饮边聊着天儿。穿着长袖长裤的工装,戴着帽子,顶着闷热的天气在户外工作几小时,十足的冷气也让这些工人一时之间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不过很快,大家就凉快下来:“衣服干了,舒服多了。”
在位于朝阳门北小街的长安街分队工会驿站,上午时分并没有人。早上,队长尚显辉已经给早班职工开完了班前会,叮嘱好安全事项,分配好当天的路段,大家就各自出班了。“驿站一般是开班前会,然后大家交接班的时候休息、吃饭,绝大多数时间大家都是在工作岗位,就是班前班后利用率比较高。”
2022年,位于景山公园东门的工会驿站挂牌时,环卫职工徐泓曾经说:“以前我们都在马路边儿吃饭休息,夏天晒着、冬天冻着,自己带饭也没地方热。现在好多了!”
记者在东四、朝阳门、建国门等多个环卫工会驿站看到,绝大多数驿站都是十几平方米的房间,环境朴素,但安置了专门购买的冷饮机、微波炉、冰箱、空调、药箱、充电插座等实用物资。最大的景山公园东门的工会驿站有60平方米左右,桌椅多,还配有电视。
“我们有多少驿站我都不知道,因为有大有小,我觉得除了吃饭喝水,最大的作用就是刮风下雨就近给我们一个避风港,不用在外面吹着淋着。”工作两年环卫职工谷越说。事实上,东城环卫中心最初就制定了“16+N”的驿站建设方式,即16座较大、功能较全的工会驿站及散落各点位的小型工会驿站,具备条件一个,建成一个,星罗棋布的驿站让环卫职工有了自己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