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在培育高精尖产业新质生产力中的“加速器”作用,协同推进北京经开区“44637”发展体系建设,鼓励和服务更多企业积极申报经开区职工创新工作室,近日,经开区总工会邀请专家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申报培训。
申报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关键要素是什么?材料如何准备?哪个方向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更符合经开区的发展方向?培训现场,专家围绕职工创新工作室在职工创新、人才培养、技能传承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申报标准、申报流程等相关政策及要求进行了深入解读。来自27家企业的51名职工代表认真听讲,大家时而凝神思考,时而伏案记录。培训结束后,专家与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面对面地提出问题、给出答案,共同探讨职工创新工作室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应发挥的作用。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培养工匠人才的摇篮,是发挥高技能人才作用的舞台,是鼓励职工创新的平台。长期以来,经开区总工会把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作为凝聚职工创新力量、提升经开区职工技能素质、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扎实推动创新工作室在质量和规模上稳步提升。据了解,目前经开区已评选114家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其中30家获评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2家获评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职工创新思维引领和创新能力提升,深化群众性创新活动,激发广大职工学习技能、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多平台、多层次、多方式的职工创新体系,鼓励职工学好技能、用好技能,打造一支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造的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助推区域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经开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