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高技能人才孵化渠道,构建符合大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国门人才体系;推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改革,加大对技术工人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业绩贡献的评价比重;打造“一网七校三基地”大兴区职业教育阵地,多种方式提升职工职业技能;搭建产业工人职业成长平台,把优秀产业工人纳入区委党管人才总盘子……12月18日,记者在2023年大兴区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上了解到,大兴区正在全力深化“四个一”工作法,即:“完善一套体系,固化一批机制,树立一批典型,形成一批成果”,深入推动产改试点工作走实走深,为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创造大兴模式、大兴经验。
自2023年6月,大兴区被确定为全市第二批产改试点工作唯一全面试点区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区总工会有效协调,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产改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各镇街、产业基地充分发挥主体优势,开展了一系列首创性、探索性的建设实践,形成了一批引领性、示范性的建设成果,在“维权保障、服务创新、技能提升、成果转化、数字工会”等方面形成大兴特色、大兴品牌。
大兴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李达介绍,全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稳步推进、持续发力,一系列推进产改工作的新机制落地生花。例如,开启“党组织+工会”组团式服务,将党群服务中心与职工活动中心、职工之家、职工书屋、暖心驿站、心灵驿站、母婴关爱室等工会元素有机融合。建成以岭药业、科兴中维、华科仪、东方泰洋、九州通、中建三局北京分公司6个党工共建示范点。技能提升方面,打造“一网七校三基地”大兴区职业教育阵地,在全市范围内征集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引导企业自主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职工职业技能,组织开展包括钣焊、制剂、质控、机械、园林、航空等38项劳动技能竞赛。成果转化方面,鼓励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建成创新工作室88家。维权保障方面,持续实施企业“四个一”体检机制,开创线上调解模式“言和”平台,建立“人社+工会”“法院+工会”调解机制,设立劳动纠纷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一窗受理、联合调解、分步处置”……
“产改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需要融合全区众多职能部门的集体智慧和力量,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需要不断创新突破、持续走深走实。”李达在发言中指出,要深刻认识召开联席会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联”字上做好文章。将联席会作为政府与工会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协商解决共同关注的重大事项和问题而召开的专门会议。要通过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工会加强源头参与、反映职工意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此增强政府工作的群众基础。使联席会议真正成为政府支持工会履行职能、工会努力为政府分忧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李达表示,当前,产改工作已经进入中期,要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立得起、叫得响、过得硬、传得开、可复制的“标杆型”创新工作室,创新丰富产改经验,同时严格督查问效,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有问必有答”抓落实督办内容,全力以赴推进产改工作落地落实。下一步,大兴区将继续深化“四个一”工作法,落实各项产改机制,各成员单位要协同发力,推进改革政策集成优化,不断巩固产改试点成果,进一步形成产改大兴经验,创造产改大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