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统计管理人员技术比武顺利结束考试工作,历时两年的集团首届项目管理和综合计划统计两个领域管理岗位工作人员技术比武活动圆满完成。活动涉及造价、招标及统计三个岗位,来自集团全部基层单位的430余名相关岗位人员参与,做到了参与率100 %。此次活动是集团首次将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纳入技术比武范畴,为集团拓展比武工种、创新活动形式,更好引导广大职工服务集团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十三五”以来,集团稳步提高供水安全保障度,勠力拓展供水事业,新水厂建设、管网建设与改造任务量极大,对集团工程计划组织、对外协调、系统性过程控制等方面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同时,当前北京正处在减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过紧日子”已深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集团加强成本管控,统筹调度好投资与生产、发展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此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越来越多的供水运行单位将承担基本建设任务。相关单位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同时,还要兼顾好项目管理和工程实施,处理好质量、工期、造价、安全和环境的关系,项目建设综合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新的形势下,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相关岗位人才队伍年轻化导致的经验不足问题逐步显现,亟待通过一种新的方式方法加快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集团劳动生产竞赛委员会根据集团项目管理和综合计划统计两个领域对高素质人才队伍的迫切需求,以技术比武活动为载体,着力找准技术比武与项目管理、计划统计工作的结合点,主动探索创新管理岗位工作人员技术比武形式,于2020年组织了造价、招标管理岗位人员技术比武,于2021年组织了统计管理岗位人员技术比武,有效检验了职工队伍业务水平,增强了人员素质能力,进一步提高了集团技术比武的覆盖面,为集团统筹抓好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确保技术比武的顺利开展,集团工会、计划生产部及相关基层单位提前着手准备,积极协调。建立组织机构,制定活动方案,扎实推进赛前培训、题库编制、选手选拔等工作,并在工作中聚焦四个“突出”,进一步提升活动效果。
一是聚焦集团主业发展,突出“重点”。“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集团基本建设规模逐年增长,年均投资规模由5亿元提升到近30亿元,日供水能力增加160余万立方米,管网长度增加4000余公里。“十四五”期间,集团重点工程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将承担一批新水厂建设、管网建设与改造等供水建设项目,总投资200余亿元。集团聚焦发展实际需要,制定项目管理和综合计划统计两个领域、三个岗位管理人员技术比武方案,通过比武活动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
二是聚焦培养人才队伍,突出“全面”。在活动前对所有基层单位造价、招标和统计岗位人员进行细致摸排,全面掌握了相关岗位职工人员结构、职称水平等方面情况;结合水厂、管网、营销等不同单位类型和承担的基本建设任务情况,分类开展需求调查,为有的放矢开展技术比武活动,进一步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奠定了基础。同时,集团要求各单位进行内部选拔,择优推荐参赛,在保证参赛人员规模的同时,做到了人员全覆盖。
三是聚焦提升技术水平,突出“实效”。提前编制下发题库。题库共有题目800余道,内容包括国家、北京市法律法规和集团规章制度,相关专业技术执业资格和职称考试知识,及供水企业特点和职工实际问题,涵盖了基础理论与工作实践的全部内容;考题形式除选择题外,还设计了简答、计算、案例分析等题型,全面检验职工知识掌握情况。题库编制后,集团第一时间下发至全体相关人员手中,方便职工随时学习。同时,开展3轮赛前专题辅导培训,并要求全员参与。专业机构讲师全面讲解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工作流程和案例分析等内容,重点突出、内容详实,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提升了相关岗位人员熟练掌握、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中,对出现的不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及时查漏补缺、总结提高,不断提升技术比武活动实效。
四是聚焦激发队伍活力,突出“引领”。集团对考试成绩优异的职工给予物质奖励,并进行重点关注,积极发挥技能竞赛人才培养、选拔和竞赛奖励的激励作用,助力职工在解决急难问题中增强本领、提高能力。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市二级造价师考试中,集团25人通过考试,其中除传统承担基本建设任务的单位,还有不少水厂类单位的职工,充分体现出相关岗位人员初步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另外,在最近的综合计划统计报表中,各单位填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也有稳步提高。
管理岗位工作人员技术比武活动,有效促进了相关岗位人员技能素质提升,为集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成功案例。下一步,集团劳动生产竞赛委员会继续围绕集团供水中心工作,顺应“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持续推进技术比武和劳动竞赛活动不断深入,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集团供水事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