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晚上9点左右,在北京地铁通号分公司检修一项目部三层的杨才胜创新工作室中传出一阵欢呼声。据了解,由北京市劳动模范、第四届“国企楷模·北京榜样”、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杨才胜带队研发的两项信号设备测试工装同时取得新突破。
编码里程计智能测试系统取得突破。编码里程计又称车载测速电机,主要用于采集运行中列车的速度、行驶方向等数值,为车载信号系统判断列车运行安全情况提供数据支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地铁1号线、2号线、6号线、9号线、房山线频繁出现因编码里程计采集到的车速不准确,导致列车按“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启用紧急制动,大大降低乘客的乘车舒适度。设备返厂维修费用高、周期长、修复后无法离线验证质量等情况一时间成为困扰通号分公司的大难题。
接到任务后,杨才胜潜心研究,翻阅大量有关测试旋转设备方法的书籍、资料,带领徒弟反复研究编码里程计的工作原理,拆了装、装了拆,在学懂、弄通、能够自主修复故障的基础上,向研发相关测试工装“进攻”。历经近两个月时间,他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动态测试原理,勇于创新,敢于突破,采取由他自己起名的“快照抽取”静态采集法,成功研发出一套编码里程计智能测试系统。该系统采集数据量大、精度极高,采集参数全面,操作简单,能够直指问题原因,为日后一线车载专业人员判断相关备件质量情况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测试平台。
道岔故障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是2010年道岔故障在线监测系统的升级版。与第一版相比,升级后的监测系统采集道岔转辙机的指标参数更多,数据采集量翻了100倍,故障点提示更加直观。不仅如此,新版监测系统还具备接入4G网卡的功能,即使用者无论身处何地,都可通过一部4G手机远程了解道岔转换情况。以上功能的优化,为日后一线信号专业人员远程监测道岔运行状态、提前预判道岔转辙机隐患、实现远程技术支持带来了极大便利。
截至目前,两项信号设备测试工装的核心功能已经实现,下一步,杨才胜创新工作室将进一步完善测试工装的人机交互界面,并对相关设备展开大批量测试,以验证测试工装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新闻链接:按照地铁公司实现“六型地铁”发展目标要求,有效推动地铁职工科学技术创新活动,提高通信、信号两大类设备自主检修能力和现场设备科学维修手段,培养技术创新型职工队伍,为地铁通信、信号高效运转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北京地铁通号分公司于2012年12月建立以北京市劳动模范杨才胜为技术领军人物的杨才胜职工创新工作室,为企业职工搭建自主创新平台,提升技术能力素质。自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杨才胜带领研发室成员潜心研究技术,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实现了上百种进口设备的自主维修,缩短维修周期10倍以上,告别了完全依赖国外厂商的历史,为企业节约外委维修费用3000多万元;自主研发出包括《地铁JTC系统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地铁电动转辙机工况及技术状态监测系统》、《地铁专用安全型继电器老化试验装置及维修质量技术状态评价系统》在内的设备测试工装23个,其中,激光监测方法及相应监测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地铁JTC系统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获第三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地铁电动转辙机工况及技术状态监测系统》等10余项成果分别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优秀技术成果奖等等14个奖项;自主设计研发电子版卡10余种,已全部应用于北京地铁通信、信号、AFC系统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