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工会与首都医科大学工会联合开展的“践行新思想,奋进新时代”助力脱贫攻坚志愿服务义诊活动进行到第二站,团队全体成员来到张家口市沽源县人民医院,接诊当地罹患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
“嘀……”微信群里传来一张随队记者抓拍的现场照片,义诊专家正探出身子,仔细地诊察一位坐着轮椅的老汉。
看起来只是一张普通的新闻图片,细心的工作人员却发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线索”:
“您看,这位老人身上戴着的是什么?”
“好像是勋章的绶带!”
“应该是前段时间颁发的建国70周年纪念章!”
没错,这正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于国庆节前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纪念章的颁发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健在的老战士老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及以上荣誉并健在的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参战荣立一等功以上奖励并健在的军队人员(含退役军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出杰出贡献的国际友人。”
那么,照片上佩戴着纪念章的这位老人是什么身份?他的身体情况和生活状况怎么样?大家伙顿时忙了起来。张家口市卫健委、沽源县卫健委和县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迅速找来了老人的家属,义诊团队的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解情况。
原来,照片上的老人名叫王秀亮,今年已经88岁高龄,家住在离县城不远的双脑包村,是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西南剿匪作战,并在战斗中光荣负伤的老党员、老战士。七十年代从部队复员后,老人一直在家务农。尽管当时脑部还有残留的弹片,老人却坚持自食其力,不愿给国家增添负担,没有办理革命伤残军人证。随着时光推移,年事已高的老人患上了脑梗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加上子女家庭屡遭变故,目前生活状况十分困难。
得知这一情况,在场的所有人都坐不住了,要为这位值得尊敬的老战士、老前辈做点什么。义诊团队临时召开了工作会议,决定号召全体队员为这位“特殊身份”的患者献上一份爱心。
同时,当地市、县卫健委和医院也决定立即挤出床位将老人收治入院,优先安排检查治疗,落实有关贫困群众医疗优待政策,并进一步减免费用。
结束接诊的专家们看到了微信群里的消息,陆陆续续赶到医院的党员活动室。了解情况之后,大家纷纷动情地说:
“向老革命、老战士致敬!”
“这些老战士是真正为了新中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是我们的榜样!”
“让我想起了我的爷爷,也是解放前参军的老兵!”
“老人这么多年默默无闻,不求名利,还不愿给国家和人民添负担,值得我们学习!”
于是,在鲜红的党旗和庄严的入党誓词下,一场特殊的爱心捐款自发地进行着。领队、专家、工作人员、随队记者……义诊团队的每个人都献出了一份爱心。临时制作的捐款箱看似简陋,却汇聚了17份真挚的关心与敬意。
带着义诊团队滚烫的爱心,领队和两位专家代表来到王秀亮老人病床前看望慰问。虽然年岁已高,身患疾病,但一说起当年的战斗情景,老人依然记忆清晰:“解放前参的军,后来去的西藏,打土匪!”“那时候我的枪打得准,叫我瞄准了的(敌人),都跑不了,都消灭掉!”老人坐在病床上谈笑自若,又低下头,露出脑后的伤痕:“后脑勺叫炮弹皮子给我炸进去了,一开始取不出来,后来你们给我看好了,没事了!”
“(复员)回来了,我说我能吃能睡,又能干活,就别办(革命伤残军人证)了!”朴实的言语间,仍有军人的豪迈与自信,仿佛那金戈铁马的岁月还在昨天。
然而,当接过义诊团队的爱心捐助款时,老人和家属的眼角分明泛起了泪花:“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给我们看病,还给我们捐钱,还惦记我们生活!”
不,老人家,说谢谢的应该是我们,是您和千千万万的老战士、老革命,用流血牺牲为我们创造出今天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以你们为榜样,我们牢记住初心,我们肩负起使命,继续坚守岗位,奉献爱心,为助力脱贫攻坚出一份力,为“健康中国”出一份力,为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