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管网管理分公司在华水大厦四层多功能厅举行“职工创新工作室”揭牌仪式。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各党支部负责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班组长、闸门岗位职工80余人参会。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陈林、工会副主席刘世平应邀出席会议,会议由公司党委书记、经理陈德明主持。
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成立,旨在以培训和培养相结合的机制,搭建丰富技能、创新技术、用好成果、培养人才的广阔平台。为进一步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出成果、上水平,提升核心技术;更加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同志们主观能动性,促进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和进步。以“管网疑难问题攻坚先锋队”为龙头,带动更多的职工参与进来,实现工匠精神价值的有形化和最大化,为公司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会上,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宣读了管网管理分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实施方案(试行)。公司首席技师刘韵冬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代表发言,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从被动逐渐变为主动,一点一点把曾经行家里手的“看家本事”变为自己能力的感触和心得,号召广大职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握自己的职业生涯。
集团工会副主席刘世平讲到,“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成立是落实习主席关于落实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是落实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具体实践;是落实好集团勠力拓业、创新提质的具体实践。公司在集团劳模工作室的基础上延伸出的创新工作室,不仅拓宽了创新思路,更是把创新工作落地落实的具体体现,正面推动了职工提升技能工作的开展。同时,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在新时代要从思想上讲政治,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要加大创新工作的宣传力度;三是要成立更多基层一线的“创新园地”、“创新角”;四是要拓宽创新工作室的功能,充分展示“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五是要注意创新的跨界,在创新的过程中,加强行业和工种之间的交流;六是要把握住创新的激情。
集团人力资源部陈林经理在讲话中指出,管网管理分公司近3年在职工总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人员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30岁以下的青年人增加了15%;随着老职工的相继退休,有高技能等级的职工人数下降了15%-30%,技师少了三分之一。在集团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面对高技能人才断档的紧迫问题,管网管理分公司站在首都供水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成立“职工创新工作室”,为供水事业后继发展培养能工巧匠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陈林经理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公司领导班子要抓好创新工作室的制度建设,丰富激励机制。为年轻人的成长成才开通更多渠道,选送有志愿成为优秀工匠的职工到大专院校进行再学习,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希望老职工能够将多年积淀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承给年轻人。与此同时,年轻人应该珍惜这个平台,尽快提升职业素质,为首都供水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公司党委书记、经理陈德明在第一期培训班开班动员时强调,我们确保首都供水安全的岗位职责极端重要、任务异常艰巨、使命非常光荣。曾经的一个一个的“闸门王”为供水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天的年轻一代要懂得珍惜新时代、珍惜工作岗位,要懂得传承老一辈深厚的思想、文化和技能。在接下来的闸门管工、巡视管工和漏损控制岗位培训中要端正学习态度,沉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企业。要认真对待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要精炼本领,成为让组织放心、让领导放心的业务技能顶尖人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
揭牌仪式后,集团与会领导参观了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同时,公司集中组织了闸门岗位第一期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