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手工就能把黄金拉出比头发丝还细的金丝,闭上眼睛听声音就知道车辆下线前安装调试的问题在哪里,成品与废品的误差仅在0.01毫米,坚守中药炮制工艺38载春秋……昨天,北京市总工会举办新闻发布会,揭晓了首届“北京大工匠”名单。工程测量员武润泽、数控机床操作工卫建平、汽车维修工魏俊强……来自首都10个行业(工种)的10位技能人才经过“工匠比武”“挑战者选拔赛”“终极挑战赛”“综合评审”等环节的比拼和评审,最终荣获首届“北京大工匠”称号。
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的政策规定,市总工会将给予每名“北京大工匠”获得者一定物质奖励,给予他们与北京市劳模等先进人物在研修学习、疗休养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并支持其所在单位设立“工匠创新工作室”,同时连续3年、每年给予10万元资金补贴,鼓励“北京大工匠”开展“名师带徒”“技术创新”“难题攻关”等工作,进一步形成以点带面,传帮带的良好效应。
据了解,首届“北京大工匠”选树采取“报名不设门槛、通过选拔赛、挑战赛等各环节依次晋级”的活动形式,这在全国各地的工匠评选活动中属首次。通过“零门槛”报名和“现场比拼”的方式,脱颖而出一批“民间高手”和“一线匠人”,比如钳工选手贺伯原就是通过社会报名,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北京大工匠”称号。
在挑战赛报名环节,市总工会广泛宣传发动5.4万家工会进行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共推荐了98名人选,通过技能比赛和专家评审确定了28名“北京大工匠”种子选手;市总工会官网、12351网站、北京时间网站发布报名公告接受社会报名,28名种子选手公开接受全社会挑战;每场比赛均由行业专家组成裁判组,并设置比赛仲裁组;在“大工匠挑战赛”环节全程进行网络直播;综合评审环节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了100名“大众评委”参与评审,评审现场由北京方圆公证处全程监督公证,确保了选树结果的权威、公正和透明。
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大工匠”终极挑战者选拔赛有来自央企、市属国企、民企等97家单位、335名技能人才报名参赛,报名人员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仅17岁。选树活动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挑战大工匠”赛事全程网络直播,视频和相关赛事信息点击量超过700万次。受“北京大工匠”选树活动的鼓舞和激励,全市10万多名职工参与到市总工会开展的“当好主力军,建功副中心”“创精品工程,助协同发展”等主题技能大赛、劳动竞赛活动中,全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共推出168项发明专利助推申请,征集到全市职工创新成果307项,影响带动全市5129名技术工人取得高级技师、技师等职业资格,助推技术工人的助推资金达582.3万元。
据悉,市总工会将组建“工匠精神”宣讲团,邀请“北京大工匠”深入企业车间、班组和校园,让“大工匠”们用自己的故事感染人、教育人,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
在首届“北京大工匠”揭晓的同时,市总工会将启动第二届“北京大工匠”选树活动,继续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全市职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职工为首都北京的创新发展凝聚力量,贡献智慧。
据了解,下一届大工匠的工种将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培育、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发挥优秀技能人才的创新引领作用。将进一步扩大行业覆盖面,融入北京元素,展现北京特色品牌。除传统制造业外,职业(工种)的选择还将涵盖现代服务业、高新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