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鹰工程”助力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培育孵化产业“雄鹰”。面向“十五五”,相信“蓝鹰工程”将持续发挥作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让“雄鹰”展翅高飞,使其不仅实现人生价值,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广东惠州一家科技企业的厂房中,阿者阿格手持仪器,专注地组装面前的扫地机器人控制面板,动作流畅熟练。阿者阿格是四川乐山峨边彝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校的高二学生,学习机电技术应用。前不久,他和同学们一起到广东参加岗位见习,学到了新知识,也增长了见识。今年4月,阿者阿格第一次走出大山学技术,跟着带队老师余鲁曲长到浙江绍兴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峨边学子到柯桥实训学习,得益于2021年开始实施的东西部协作项目“蓝鹰工程”。(11月4日《人民日报》)
走好技能成才路,东西协作搭桥梁。四川峨边深山的学子能到东部地区现代化企业实训学习,得益于2021年开始实施的东西部协作项目“蓝鹰工程”。“蓝鹰工程”旨在完善四川的职业教育培训机制,通过校校联盟、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方式,为大山学子托举技能成才路。
校校联盟,让优质职业教育扎根西部。在西部地区,职业教育非常受欢迎,成为众多大山学子的优先选项。近年来,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职业院校数量不断增加。但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还存在差距,东部地区职业教育在教育投入、教育质量和对外开放上有较强优势。开展东西部职业教育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协同发展。“蓝鹰工程”项目中,东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合作的模式,主要是建立校校联盟,形成结对帮扶关系,强化教师交流、专业建设、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改善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通过校校联盟,西部地区一些职业院校建起了包含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等多个专业在内的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不用走出大山,学生在当地就能享受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就能学到紧跟当下产业发展的实用技能。
校企合作,让学生成为产业发展生力军。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产业较为成熟,拥有较多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些先进制造业集群,在产业分布上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多个领域,是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理想对象。校企合作是“蓝鹰工程”的核心。“蓝鹰工程”实施以来,学子既可以“飞”出大山,前往东部省份先进制造业企业参加实训,也能在本地利用新建的实训平台和远程视频等方式,学习新技术。学校、职教中心、企业共同培养,“理论+实训+实战”系统学习,面向企业所需,使知识转化为真本领,让职校学生成为产业发展生力军。
订单培养,让学生更顺利从课堂走向工厂。订单培养是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工作。订单培养能够有效破题“就业难”与“用工荒”。为有效缓解东西部地区企业面临的“技能人才荒”难题,“蓝鹰工程”推动开展订单培养,帮助许多农村家庭职校生实现就业。不少学生毕业后到东部沿海地区就业,也有一些学生选择回到西部地区企业发展。由“飞出去”到“飞出去”与“留下来”相结合,“蓝鹰工程”带动大山深处的职业教育不断升级。
“蓝鹰工程”助力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培育孵化产业“雄鹰”。面向“十五五”,相信“蓝鹰工程”将持续发挥作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让“雄鹰”展翅高飞,使其不仅实现人生价值,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