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聚,百业兴。各地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力打造工匠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10月23日,记者从云南省总工会了解到,云南省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近日印发《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推进云南省工匠人才培育的若干措施》,力争到2035年实现新增培育30名左右大国工匠、300名左右省级工匠、1500名左右市级工匠。形成大国工匠带头引领,云岭工匠人才不断涌现,广大职工积极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良好局面。(10月24日 中工网)
工匠人才是职工队伍中高技能人才的代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已超过2.2亿人,高技能人才数量也突破7200万人。这些数据有力证明,技能人才队伍是推动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的关键力量,对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大国工匠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工匠人才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凝聚科技创新强劲动能。
构建多元协同的工匠人才培育体系。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要深化工匠人才终身技能培训,做优做强工匠学院、劳模工匠本科班、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等培养平台和“互联网+”培训模式,为工匠人才提供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的技能培训服务。要广泛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促进优秀工匠人才竞相涌现。要聚焦新技术发展和新职业开发,培育更多具有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专业技能的“时代工匠”,为强国建设凝聚坚实力量。
厚植工匠人才成长的沃土。要完善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的全方位机制,推动企业建立以技能和创新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和岗位津贴制度,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为其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完善的激励机制。要架设技能提升的完善体系,畅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搭建工匠人才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让技能人才在火热的实践中淬炼成栋梁之材。
工匠精神是“中国智造”之魂。各地要大力开展工匠精神宣传教育活动,褒扬工匠情怀、厚植工匠文化、讲好工匠故事,树立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引领劳动者在各自行业领域担大任、干大事、成大器、立大功,推动其在平凡中创造非凡,汇聚起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匠心聚,百业兴。各地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力打造工匠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