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经济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全面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带动更多工人参与创新创效,培养更多创新型技能人才,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造的动力和活力,助推中小企业“千帆竞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为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全国总工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于7月17日起全面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各级工会将组织劳模工匠组建技术服务队,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技术攻关、管理提升等,每年组织3万人次劳模工匠参与,服务2万家企业,帮助解决3万个技术问题、提升30万人次职工技能水平。(7月18日《工人日报》)
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2023年7月,全国总工会启动“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试点,助力“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是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为劳模和工匠人才更好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攻坚是中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很多劳模工匠身怀绝技,可以帮助企业攻克难关。“劳模工匠助企行”通过推动劳模工匠深入企业开展现场指导、技术辅导、技能培训,助力工人提升技能,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充分释放劳模工匠和技能人才技术特长与专业优势,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献智出力。
全力推动劳模工匠资源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劳模工匠助企行”试点工作开展两年来,全国总工会和5个试点省份工会已组织4.7万人次劳模工匠参与行动,帮助超2.9万家企业解决4.5万个技术问题,帮助63.1万人次职工提升技能水平,带动20多个省份开展相关活动。“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发挥高效能,将劳模工匠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与中小企业破解技术难题的需求精准对接,将劳模工匠的创新经验与中小企业技术升级换代、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提升的期望精准对接,实现双向奔赴。
大力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为企业发展赋能。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引导产(行)业协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组建各具特色、各有专长的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充分发挥劳模工匠技术技能优势资源,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为重点,加强与企业对接互动,助企开展技术帮扶、攻克技术难关,助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要持续扩大“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产业工人提升技能水平,让专项行动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产业工人快速成长的“助推器”。
来自不同领域的劳模工匠,应充分发挥特长优势,深入车间工厂,为企业“把脉问诊”,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操作、工艺改进、技能攻关等难题,把长期积累的经验方法带给一线职工,更好传递其“择一事终一生”“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神,激励更多产业工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成长为大国工匠,以一技之长投身中国制造。
企业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经济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全面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带动更多工人参与创新创效,培养更多创新型技能人才,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造的动力和活力,助推中小企业“千帆竞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