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关系千家万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共同行动,广大毕业生也要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全力以赴,必能在同心同向中跑出就业“加速度”,为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抢抓离校前促就业关键冲刺期,深入开展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该行动将持续至8月。(6月7日《人民日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当前,距离高校毕业生大规模集中离校仅剩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唯有凝聚起政府、高校、社会和毕业生自身的强大合力,推动促就业工作整体再加力,才能让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的关键阶段走稳走好。
以更大力度挖潜拓展岗位。有充足的就业岗位,才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这关键冲刺期,千方百计迅速拓展一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岗位刻不容缓。各高校需加力拓展市场化就业岗位,重点聚焦有就业意愿但尚未落实去向的毕业生,以及去向率较低的学科专业,进一步加大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的力度,精准访企、有效拓岗,深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特点,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提高岗位的利用率,让每一个岗位都能真正匹配到合适的毕业生。各地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积极拓展岗位,撬动更大的岗位增量,增强重点领域吸纳就业的能力。
以更大力度抓好就业帮扶。深入细致做好就业帮扶工作,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剂“良方”,而职业技能培训则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各高校应加快“微专业”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建设,紧密围绕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低空经济以及民生服务保障等领域的人才急需,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帮助毕业生补齐知识和技能结构性短板,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让毕业生在离校前就能迅速掌握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更好地应对就业市场的挑战。就业困难群体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各地各高校要建立困难群体毕业生实名帮扶台账,聚焦他们的实际困难,细化帮扶举措。要根据不同毕业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多样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方案,为他们提供有温度、不断线的就业关心和帮扶,助力每一位困难毕业生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以更大力度加强就业指导。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是高校毕业生科学把握就业方向和职业目标的重要指引。各高校要持续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座谈会、线上课程等多种形式,引导毕业生树立积极的求职心态,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基层是高校毕业生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也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空间。要积极鼓励毕业生报名参与“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 等基层就业项目,到基层一线去锻炼成长,为基层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近年来中小企业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拥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校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毕业生的加入也能为中小企业优化人才结构、推动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毕业生与中小企业的双向奔赴。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关系千家万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共同行动,广大毕业生也要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全力以赴,必能在同心同向中跑出就业“加速度”,为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