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政府要进一步深化技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厚植发展沃土,让更多高技能人才竞相涌现、活力释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夯实高技能人才基石。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江苏宿迁积极探索“政策惠才、融合育才、培训成才、平台选才”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打造“技能宿迁”人才培养品牌,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宿迁新实践提供坚实人才支撑。(5月16日《宿迁日报》)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培养和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只有具备相当数量的高技能人才,才能塑造和积累我国技能型人力资本,从而服务于建设制造强国。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从制度建设、总体布局、重点突破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涵盖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等方面,促使人才这一核心生产要素实现科学高效配置,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政府要进一步深化技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厚植发展沃土,让更多高技能人才竞相涌现、活力释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夯实高技能人才基石。
要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点产业等,培育一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数字技能型领军人才,带头突破技术技能难关。要注重前瞻性,提升新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批国家急需、服务国家战略与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精尖人才。要加大养老、托育、医疗护理等人民群众需求日益增长的服务性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鼓励有关机构开设相关专业与培训项目,提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要建立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础。
要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发展动能。要不断健全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体系,全面推行“新八级工”制度,深化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推动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双向比照认定,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制,激发高技能人才队伍创新创造活力。要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推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合理确定技能人才工资,推动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要打通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壁垒,促进各类技能人才合理流动,充分激发技能人才创新进取精神,推动建设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人才是兴国之本、富国之基、发展之源。要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力厚植高技能人才成长沃土,营造尊技重能的良好氛围,着力打造高素质人力资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