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是就业之基,培训是技能之源。要持续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技能,促进技能人才活力不断释放,推动技能人才队伍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近日消息,我国将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从2025年起到2027年底,面向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和企业职工,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月26日 新华社)
职业技能培训是劳动者提技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蓬勃发展,企业自主培训、政府支持培训、市场化培训、技艺传承培训等各有特色,服务劳动者多样化技能提升需求,每年约1000多万劳动者得到补贴支持。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现有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技能人才供需矛盾仍然存在。为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亟待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吸引更多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各地各部门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帮助劳动者提升技能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精准把握培训需求,强化技能培训需求导向。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技能培训目录,摸清行业企业用工需求、劳动者培训意愿,形成动态调整的培训项目,引导培训资源向市场急需、就业必备的领域集中。要适应技能人才复合型综合性的发展趋势,强化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数字营销等新技术培训,促进劳动者更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要积极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升级,使其具备多维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满足现代科技进步和现代产业发展需求。
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培训对象供给能力。要不断推进培训方式创新,广泛开展岗前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等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活动,积极探索应用云课堂、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技能培训的便捷性和可及性。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增强培训供给能力。要引导企业强化培训,鼓励企业开展岗前培训、转岗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推动培训链、人才链与产业链、企业链融合衔接,促进劳动者岗位技能提升。
完善政策制度支撑,保障技能培训质量成效。要在培训资金投入、设施建设、企业参与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分行业领域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培训层次和补助水平,培养更多发展所需人才。要支持引导广大劳动者积极参加培训,普遍提升技能,以一技之长创造美好前程,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增收。要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实现技能提升的价值。
技能是就业之基,培训是技能之源。要持续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技能,促进技能人才活力不断释放,推动技能人才队伍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