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人才,方能成就未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必须把亿万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壮大产业工人队伍,促进更多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在时代浪潮中竞相涌现,让其实现人生出彩的同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劳务公司副经理周培长期关注农民工权益保障,推动农民工向高素质产业工人转型。近年来,周培更加关注农民工职业教育。在他的建议下,大元职业培训学校开设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一级建造师等专业实用课程,提升工人专业技术水平,探索企业建设自有蓝领技术工人队伍的道路。(2月16日 新华社)
农民工是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监测数据,202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9973万人,比上年增加220万人,增长0.7%。其中,本地农民工12102万人,增长0.1%;外出农民工17871万人,增长1.2%。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少人已成长为专业技能人才、劳动能手,广泛分布各个行业中,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在变迁,产业在变化。过去,农民工从事的多是劳动密集型工作。现今,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发展逐步转向技术主导,一些农民工未参加过职业化培训,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接触较少,导致难以适应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
产业工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不仅是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
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行动,增加农民工受教育培训机会,不断提高农民工专业技能和胜任岗位能力。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发动和信息公开,根据不同群体特点,分类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新职业新业态培训、创业培训等,提升培训促就业质效。要推动用工企业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培训机构等与农民工主要输出地对接,根据用工企业实际需求开展培训,不断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水平。企业与人社部门、职业院校等要形成合力,搭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训平台,开展教学培训,在实践中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汇聚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
在加速推动农民工向高素质产业工人迈进的道路上,相关公共服务也要跟进。要加大公益法律服务惠及农民工力度,保障其合法权益,让农民工安心生产、稳定就业。要加快制定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不断提高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成效,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增强对城市和社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拥有人才,方能成就未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必须把亿万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壮大产业工人队伍,促进更多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在时代浪潮中竞相涌现,让其实现人生出彩的同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