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保障平等就业权,要在法治的轨道上循序渐进地开展,加大就业权益保护,真正维护社会公平,让劳动者的劳动更体面,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网信办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的通知》,聚焦当前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虚假招聘、泄露求职者个人信息、就业歧视、违规收费等突出问题,针对性提出管理措施,切实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针对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泄露求职者个人信息等问题,严格规范网络招聘服务,提出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真实性合法性审核、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规范管理直播带岗活动等措施。(9月10日 《人民日报》)
就业公平公正是求职者的重点关切问题。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我国就业促进法也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幸福的生活,与勤奋的劳动密不可分。社会公平正义和机会平等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其中,就业机会平等,即给每个人公平发展的机会,使人尽其才,对社会良性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然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一些本该享受劳动快乐和幸福生活的劳动者,却因学历歧视、性别歧视、健康歧视、年龄歧视、个人信息泄漏等等,造成其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幸福生活由此受到影响。这些影响平等就业服务现象的存在,不仅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也污染了就业市场生态。
促进高质量就业,事关民生,事关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要增强全社会的公平就业意识,树立尊重人才、平等就业的良好氛围,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包容和多元化的就业环境,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实现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破除就业歧视,维护正当劳动权利。各地人力资源、司法机关等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持续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治就业歧视等违法行为,规范企业招聘、用工行为,对就业歧视行为联合开展调查,及时纠正相关违法违规问题,提高处罚的力度,加大用人单位违法成本,让就业歧视行为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以“零容忍”的态度破除就业歧视。要下大力气规范网络招聘服务,对网络招聘的岗位真实性予以核实,对求职者信息安全予以保障,落实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保障平等就业权,要在法治的轨道上循序渐进地开展,加大就业权益保护,真正维护社会公平,让劳动者的劳动更体面,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