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市政协十件最具影响力优秀提案出炉,涉及医保、住房等
11月20日上午,北京市政协第三次“最具影响力优秀提案”评选结果揭晓。30件提名提案中,10件提案荣获市政协“最具影响力优秀提案”奖,19件荣获提名奖,1件荣获特别奖。
市政协提案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评选可谓优中选优,先从2015—2018年度市政协4196件提案中选出30件提名提案,又经过了广泛的社会评选和严格的评审组评分。选出的10件“最具影响力优秀提案”涉及了大气污染防治、保障性住房管理、居家养老、食品安全、基本医疗保障、副中心建设、推进垃圾分类、促进司法公开、文化中心和文化带建设等方面,都是与城市发展和民生保障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以往,此次评选还选出了一个特别奖。据介绍,市政协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多年来在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方面组织开展了大量调研建议工作。为更好发挥围绕中心、助力发展的作用,经研究,将关于推进整治保护力度,加快中轴申遗进展的提案作为“最具影响力优秀提案”特别奖。
此次评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各界委员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投票活动,其中最年长的投票者91岁,年龄最小的投票者9岁,体现了社会公众对市政协提案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链接:10件最具影响力优秀提案目录
提案故事
一份提案的影响力有多大?
提得好、办得好,才是好提案。在此次“最具影响力优秀提案”评选中,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23家获奖提案的承办单位也同时获得了表彰。各承办单位以提案办理为契机改进工作,一批民生难题得到了解决。
380万城乡居民全部实现持卡就医
市侨联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实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统筹的提案,对当时远郊区基层优质医疗资源欠缺、基层药品配备品种少、医保管理城乡统筹还需推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盘活卫生人力资源,推行医药分开,推进医保城乡整合统筹,实现新农合的市级统筹,推动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并实现其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即时结算。
吸纳了提案中的意见建议,在主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努力下,从2018年1月1日起,本市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380万城乡居民全部实现持卡就医,城乡居民医保的平均筹资水平1640元,其中,财政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1430元,占筹资比例87.2%,保障水平提高,城乡更加公平、均衡。
同时,提案中提到的基层医疗资源欠缺的问题也得到了改观。据介绍,本市不断加强医联体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相关涉农区通过加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相邻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服务和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巡诊等方式,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健全完善四级养老服务体系
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作为安贞医院全科医疗科主任、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的王以新委员提交了关于创新居家养老服务的提案。在提案中,她结合自己工作中的所思所想,建议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在社区建立养老机构,提供居住、娱乐、保健、康复、简单医疗等服务。她在提案中动情地写到,“‘一碗汤’的距离不仅能够很好地弥补老年人离家的孤独感与寂寞感,又为子女创造了奉养老人的新方式。”
她的提案得到了市民政局等单位的高度重视,他们多次主动找到王以新进行沟通,准确理解其提案具体意向,及时通报办理进展、未来工作打算和现阶段面临的困难。
在各承办单位的努力下,本市健全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当年制定《北京市2016年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大力推进养老照料中心建设。2014——2016年三年,全市共扶持建设项目255个,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近5亿元,撬动社会直接投资20多亿元。
同时,本市加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布局,在办理当年提出计划,在2016—2019年间,规划建设驿站1408个,其中城市驿站648个,农村驿站760个,不断夯实基层养老设施基础,着力解决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设施供给困难。
从400户家庭抢一套房到每7户家庭摇中一套房
直面民生难题建言献策,是对每个市政协委员强化责任担当的具体要求。姜海琳委员在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一份关于加强自住型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售后管理的提案,引发了社会关注。
她在提案中描述了当时自住房出现的大量出租现象背后的管理难题和业主选择出租房屋的无奈,呼吁建立自住房等已购保障房的售后服务管理机制,避免无序出租和违规出租,同时建议政府组织建立公益性的保障房交易交换信息平台,满足相关合理诉求。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在提案办理答复材料中提到,委员的提案,正是2017年度住房保障工作的重点难点。当年9月30日,本市就推出共有产权住房政策,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据介绍,本市共有产权房制度的多项改革和创新,都与姜海琳委员提出的建议一致。在保障交易交换平台方面,本市成立了保障性住房交换服务中心有限公司,组建全市统一的保障性住房交换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政策性住房的租后售后租后管理,其中公租房调换系统已上线运行,共有产权住房市级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初步完成。
提案办结后的几年,具有首都特色的住房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称,与自住房相比,刚需家庭住房供需矛盾大大缓解,过去约400户家庭抢一套房,现在则变成了7户家庭中就能摇中一套房。已销售的共有产权住房项目均价分别拉低2018年、2019年新建普通商品住房均价的9.9%和18.9%。
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出台
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聂一菁委员关于垃圾分类的一份提案,再次将推行多年的垃圾分类工作带到公众视野中。
她分析了垃圾分类正确分类率低、混装混运、垃圾处理能力缺口等问题背后的意识、技术和管理三方面的原因,提出通过媒体力量加强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宣传、建立规范的分类垃圾收运体系、提前规划垃圾终端处理等意见建议。
参考委员的意见建议,市城市管理委稳步加快本市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力度,组建工作专班,明确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机构、主要任务及时间安排,启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当前,市人大常委会已开展了“万名代表下基层全民参与修条例”活动,广泛听取民意,凝聚了社会共识。这一《条例》很快就将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公布。
市城市管理委还制定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并编制了党政机关社会单位垃圾分类、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垃圾收集运输与处理、垃圾减量等4个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