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去年北京新增机构数量超20万个 过半是高技术产业机构
2018年全市新增机构数量约20.4万个,比上年增长9.7%;目前机构总数突破178万个,数量接近10年前的2.8倍。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今天(10月21日)发布《2018年度北京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城六区的一般制造业、区域性专业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向外疏解。高技术产业机构规模逐年扩大,在2018年新增机构中占比超过50%,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精尖类机构规模也逐年递增。
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北京市机构平均生存年限为6.3年。比2015年增长0.2年,比1995年增长2.4年,纵观二十余年机构平均生存年限不断增长,机构的生存环境在不断好转。商事登记制度改革5年来新增的机构数量超过改革前十年的总和,使“年轻”机构数量不断攀升,初创期机构出现井喷式增长。
存活机构平均生存年限图
从总体机构规模看,朝阳区和海淀区是机构数量分布最多的两个行政区,分别为41.3万个和30.5万个,共占北京市总体机构数量的40.2%
。
朝阳区和海淀区是机构数量分布最多的两个行政区
从新增机构数量看,2018年城六区的朝阳区、海淀区和丰台区新增机构分布最为集中,房山区作为首都功能梯度转移的承接区,2018年新增机构2.3万个,占全市新增数量的11.3%,远高于其他地区。
2018年新增机构数量行政区分布图
从区域发展上看,2016至2018年,科技服务业机构呈现“内减外增”、“南快北慢”的特点。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朝阳区、石景山区等中心城区新设科技服务机构增长普遍呈下降趋势;房山区、顺义区、通州区、门头沟区、大兴区等中心城区的外围区域新设机构普遍呈增长趋势;同时,房山区、通州区、门头沟区、大兴区等偏南部地区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大部分的北部地区。
在文化中心建设方面,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文化创意相关机构达到47万个,新增机构数量约4.7万个,比上年增长12.7%,文化中心建设欣欣向荣。其中,文化用品设备生产销售及其他辅助服务机构量占比最高,为43%;其次是文化艺术服务业32%,这两类别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科技服务业机构是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最重要的力量。从总体发展来看,科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科技服务业机构总量达到74.9万个,较上年增长7.1%,比全市各行业平均增幅高0.7个百分点,科技服务业较快发展为科创中心建设储备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