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
第二部分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工运时代主题,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工作目标,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动力,促进和实现职工政治地位保障制度化、思想政治引领常态化、素质技能提升精准化、劳动经济权益维护体系化、服务内容和形式多样化、职业安全保障规范化,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合法权益,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将党中央重大决策和市委工作部署宣传到职工群众中,把职工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向党和政府反映,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党对职工群众的关心关怀落到实处。
(二)坚持服务大局。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围绕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坚持系统观念和统筹谋划,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动员广大职工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
(三)坚持职工为本。牢固树立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紧紧围绕“七有”“五性”,深化“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加大职工在政治地位、思想教育、职业技能、劳动经济权益、服务保障、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首善标准。紧紧围绕党政所需、职工所想,准确把握首都职工队伍状况和特征,准确把握劳动方式、劳动关系新变化,在职工发展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改革创新上体现首都特色,以首善标准推进首都职工发展各项工作。
三、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锚定北京市“十四五”宏伟蓝图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首都发展形势、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变化特点,今后五年北京市职工发展事业的主要目标:
(一)政治地位保障制度化。工人阶级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产业工人的数量、比例得到适当提高,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劳动领域维护政治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有效推进;群团改革持续深化,群团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持续提高,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二)思想政治引领常态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面向职工群众的理论宣讲形成制度性安排;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常态化开展,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大力弘扬,职工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职工文化服务品牌更加丰富,广大职工团结一心,更加自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三)素质技能提升精准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市级竞赛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作用凸显,技能人才培养、选拔、评价、激励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高素质职工队伍。
(四)劳动经济权益维护体系化。劳动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有效运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形成制度保障,劳动争议预防化解水平不断提升,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更加健全,工资收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为劳动者就业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劳动者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五)职工服务内容和形式多样化。职工服务阵地建设明显加强,困难职工家庭常态化帮扶机制有效运行,职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深化,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效解决,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日益健全。积极构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工会服务应用创新体系,智慧工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六)职业安全保障规范化。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做好重大疫情群防群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劳动条件进一步改善,心理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力度不断加大,职工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2035年的远景目标为:到2035年,北京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走在全国前列。展望2035年,首都职工发展制度体系将更加完善,形成与首都发展相适应的职工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职工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实现,劳动得到普遍尊重,劳动价值得到充分认可,和谐劳动关系首善之区基本建成,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展望2035年,群团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坚持和完善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制度、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制度、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制度、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等更加健全,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助力“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在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中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四、具体指标
类别
序号
具体指标
目标
属性
职工技能水平
1
职工创新工作室(家)
8000
约束型
2
北京大工匠数量(人)
100
约束型
3
北京市各级大工匠数量(人)
2000
约束型
4
技能劳动者总量(万人)
390
预期型
5
高技能人才总量(万人)
117
预期型
职工劳动经济权益
6
全市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预期型
7
城镇调查失业率(%)
<5
预期型
8
百人以上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
90
预期型
9
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制率(%)
94
约束型
10
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制度建制率(%)
94
约束型
11
街道(乡镇)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配备率(%)
100
约束型
12
街道(乡镇)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员配备率(%)
100
约束型
职工服务保障
13
职工之家(万个)
1.8
约束型
14
职工暖心驿站(万个)
3
约束型
15
母婴关爱室(家)
应建尽建
预期型
16
职工互助保障覆盖人数(万人次/年)
400
预期型
工会组织建设
17
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覆盖率(%)
100
预期型
18
全市工会组织职工覆盖率(%)
90
约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