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时期职工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北京市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在中共北京市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全市职工发展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就业保障日益健全。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全市从业人员总量达到1273万人,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4.2:17:78.8转变为3.3:13.6:83.1,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释放援企稳岗多项政策红利,助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达产,牢牢守住就业基本盘。劳动合同签订率连年达标,全市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超过95%。
(二)收入分配持续改善。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逐年增加,由2016年的33114元增长到2020年的41439元,最低工资标准由2016年的1720元增长到2021年的2320元(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2020年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暂缓调整)。完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政策体系,积极开展根治农民工欠薪专项行动。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协议建制率不断提高。
(三)安全健康有效保证。坚持把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团结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力投入抗疫斗争。持续开展城市安全隐患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安康杯”竞赛活动,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将劳动安全、职业健康等纳入劳动合同和集体协商,推进北京市职工健康服务平台建设。以职工心灵驿站建设为载体,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专业心理服务。加强女职工特殊保护,健全生育保障法律政策,建立母婴关爱室2400余家。
(四)社会保障稳步提升。社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率先建成城乡统一、覆盖全民的社保体系。开展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对职工门诊、住院费用的自付部分实行“二次报销”,对职工住院医疗、住院津贴、重大疾病、女工特疾、子女意外伤害等开展保障活动,累计覆盖职工超2000万人次,年均受助金额3.8亿元,逐步将农民工、劳务派遣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纳入保障范围。加大社会救助和精准帮扶工作力度,率先完成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
(五)参与表达渠道畅通。源头参与民主管理、集体协商地方立法,职工参与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协商等机制逐渐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全市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制率达到92.61%,厂务公开制度建制率达到92.4%。依托12351职工服务热线建立职工问题“上下联动、分类处理”的运行机制,职工诉求表达和处理渠道进一步畅通。北京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升级为三方委员会,推动三方机制向基层延伸下沉。推动修订《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不断提升工会服务职工能力和水平。
(六)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制定《北京市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措施》《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机制 深化首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展“劳动光荣”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全市累计推荐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生产)者1276人,表彰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生产)者27643人,选树两届市级“北京大工匠”。深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参与职工近700万人次,全市职业技能人才总量超360万人。深入实施职工职业发展、创新项目等助推计划,创建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623家,各级创新工作室超过5000家。
二、“十四五”时期职工发展面临新挑战新机遇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首都北京与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联系更加紧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实现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紧紧依靠首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做好首都职工发展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一)深刻认识“十四五”时期将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五年。从国际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加剧抬头,经贸活动“摩擦”“毁约”不断,加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推进,新经济、新模式迅猛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深刻重组,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面临调整、高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凸显,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从北京来看,创新发展动能仍然不足,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存在短板,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从职工自身看,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量涌现,职工的自主意识、法治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劳动关系矛盾向社会领域、政治领域扩散的风险不断加大,这对职工发展事业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深刻认识“十四五”时期也是职工发展事业面临重要机遇的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关心劳动模范和广大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与劳动群众一起出席活动,同代表谈心,给劳模职工回信,礼赞劳动创造,肯定每一位劳动者的艰辛付出,并号召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充分彰显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引领着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社会发出号召,带领人民继续为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广大职工应积极响应伟大号召,团结奋斗、众志成城,向着既定目标坚定前行。北京作为首都,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
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推动首都减量提质发展,服务保障国庆70周年
和建党100周年等庆祝活动,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职工发展创造了优厚条件、
搭建了发展平台、提供了坚强保障,广大职工应充分发挥工人阶级 主力军作用,
坚定必胜信心,克服艰难险阻,以首善标准不断开创首都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