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首都职工发展和工运事业新篇章
——解读《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
四、深刻把握“十四五”时期首都职工发展努力方向
《规划》部署了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谋划了一系列工作举措,提出了18项具体指标、15个重点工作专栏。
第一,全力保障职工政治地位,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规划》突出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核心的职工政治地位建设,健全完善产业工人参政议政制度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持续提升“两新”组织“两个覆盖”质量,提高职工党员比例,不断提高以政治权利、民主权利为重点的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落实“五个坚决”的“1+8”工作机制,全力维护好职工队伍稳定,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规划》围绕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积极深化工会改革,提出深化“两步走”工作举措和“双沟通”机制,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产业新业态等重点领域的工会工作,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努力提高工会工作能力和水平。《规划》同时提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覆盖率、工会组织职工覆盖率等指标。
第二,切实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规划》始终保持职工发展和工会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改进以党的创新理论、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工运史的学习宣传教育,开展北京工运史系列研究。开展劳模工匠选树、宣传活动,做好“北京榜样”“道德模范”等举荐工作,成立北京市劳模精神与工匠文化发展中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广泛开展以职工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职工文化活动,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打牢广大职工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第三,加快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规划》聚焦“十四五”时期首都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战略部署,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思想引领工程、保障凝聚工程、阵地筑基工程,完善首都职工素质提升、技能提升、职工创新及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健全技能人才培养、选拔、激励、评价等机制,积极构建首都职工技能形成体系,实施“北京大工匠”“技能助推”“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创新工作室联盟”等系列行动,开展跨区域、多行业、新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完善职业培训、职称评审、技能等级认定等制度机制,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规划》同时提出全市技能劳动者、高技能人才总量和北京市大工匠、职工创新工作室总数等指标。
第四,“向前一步”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首善之区。 《规划》对事关职工权益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工资增长、劳动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重点安排,提出要“向前一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完善职工就业保障政策,提供多样化就业服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加大就业、创业政策支持,扩大失业保险制度覆盖面。深化以工资调整幅度、工资分配方式、劳动定额标准等为重点的集体协商机制,促进集体协商扩面、提质、增效。深化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和联动处置、劳动争议调解联动、12351 职工服务热线“接诉即办”等机制,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推动制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政策,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推动重点行业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首善之区。《规划》同时提出百人以上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制率、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制度建制率等指标。
第五,建立健全高标准职工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强职工服务阵地建设,扩大公共区域职工之家、暖心驿站覆盖面,推进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推进劳动人民文化宫改造升级。做好困难职工常态化帮扶,建立健全困难职工生活状况监测预警机制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做好第三轮对口援疆援藏、北京市城区与郊区对口协作工作。加强产业工人住房、教育、交通、生活等基本公共服务和女职工关爱服务,推进职工互助保障品牌建设,推动将职工医疗互助纳入北京市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切实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规划》同时提出职工之家、职工暖心驿站总数和职工互助保障年均覆盖人数等指标。
第六,着力夯实职业安全基础保障,坚决维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规划》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加强职工安全生产监管,完善监管体系和规章制度,开展“安康杯”竞赛等活动,实施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认真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完善职业卫生防护标准,加强高温作业和极端天气作业职工劳动保护,推动用人单位改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提高职工健康体检覆盖率。加强职工体育健身服务,倡导职工积极参加工间操、健步走等活动。加强职工心理服务工作,加大“职工心灵驿站”建设,提供心理健康宣传、心理评估、教育培训、心理指导等服务。认真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的宣传推广,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职工自我健康管理。
“十四五”职工发展蓝图已经绘就,首都职工发展和工运事业新征程即将开启。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应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努力为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