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首都职工发展和工运事业新篇章
——解读《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
三、深刻把握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工作目标
《规划》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着眼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大局、坚持职工为本、坚持首善标准,旗帜鲜明提出“十四五”时期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工作目标,确定了“六项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
“六项主要目标”互为支撑、互为补充,与工会改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目标任务一脉相承,具体内容是:
一是政治地位保障制度化。 工人阶级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劳动领域维护政治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有效推进,群团组织工作能力和水平持续提高。
二是思想政治引领常态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常态化开展,职工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职工文化服务品牌更加丰富。
三是素质技能提升精准化。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广泛深入持久开展,技能人才培养选拔评价激励机制更加健全完善。
四是劳动经济权益维护体系化。 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和协调机制不断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形成制度保障,工资收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
五是职工服务内容和形式多样化。 职工服务阵地建设明显加强,困难职工家庭常态化帮扶机制有效运行,职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智慧工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六是职业安全保障规范化。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劳动条件进一步改善,职工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在此基础上,《规划》对标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北京市职工发展2035年远景目标。即:职工发展制度体系将更加完善,职工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实现,劳动得到普遍尊重,劳动价值得到充分认可,和谐劳动关系首善之区基本建成,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群团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