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首都职工发展和工运事业新篇章
——解读《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
二、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首都职工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新发展阶段标志着我们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首都北京与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联系更加紧密。首都职工发展事业的环境、对象、任务、方式等发生深刻改变,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规划》对我市职工发展成就作了基本总结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职工发展工作环境更加复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北京正在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狠抓“五子”落地落实,对科技创新、产业层次、供给质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社会利益主体呈现多样化多元化趋势,职工的自主意识、法治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劳动关系矛盾风险不断加大,这就要求必须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扩大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引领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围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职工发展工作对象更加广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并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与2015年相比,2020年北京市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减少3.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增加4.3%。截至今年5月底,北京市户籍灵活就业人员65.8万人,其中享受社保补贴28.9万人,外埠在京灵活就业人员中以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量涌现。这一群体有关法律法规、监管措施还存在短板,劳动关系界定、社会保障制度、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方面问题突出。这就要求必须整合不同层次的职工需求,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让全体劳动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三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职工发展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着眼“十四五”,北京提出了“六个明显提升”的主要目标(首都功能明显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生态文明明显提升、民生福祉明显提升、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为首都职工发展和工运事业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职业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口总量的28.6%,高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量的8.8%。探索和构建与首都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高精尖产业结构,集中力量攻克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加快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适应首都高精尖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充分发挥首都各行各业职工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
四是围绕“坚持和完善制度机制”,职工发展工作方式更加多样。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更多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近几年,中央、市委、全总下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工会改革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文件,特别是全总发布了《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这些都是做好职工发展工作和工会工作的明确要求,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创新职工发展和工运事业的工作思路,构建符合首都实际的制度体系,服务首都工作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