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首都职工发展和工运事业新篇章
——解读《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
一、深刻把握“十三五”时期首都职工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党和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重视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解决职工诉求,保障职工生命健康安全,全市职工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职工发展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明显成效。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职工体面劳动、全面发展正加快实现,为在新的起点上开启首都职工发展和工运事业新篇章提供了重要保障。
《规划》对我市职工发展成就作了基本总结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就业保障日益健全。全市从业人员总量达到1273万人,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4.2:17:78.8转变为3.3:13.6:83.1,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释放援企稳岗多项政策红利,牢牢守住就业基本盘。劳动合同签订率连年达标,全市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超过95%。
二是收入分配持续改善。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2016年的33114元增长到2020年的41439元,最低工资标准由2016年的1720元增长到2021年的2320元。根治农民工欠薪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果,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协议建制率不断提高。
三是安全健康有效保证。团结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力投入抗疫斗争。开展城市安全隐患治理,推进“安康杯”竞赛活动,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推进北京市职工健康服务平台建设,开展专业心理服务。加强女职工特殊保护,建立母婴关爱室2400余家。
四是社会保障稳步提升。率先建成城乡统一、覆盖全民的社保体系。开展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对职工门诊、住院费用的自付部分实行“二次报销”,累计覆盖职工超2000万人次,年均受助金额3.8亿元。加大社会救助和精准帮扶工作力度,率先完成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
五是参与表达渠道畅通。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全市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制率达到92.61%,厂务公开制度建制率达到92.4%。北京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升级为三方委员会,推动三方机制向基层延伸下沉。推动修订《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不断提升工会服务职工能力和水平。
六是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市累计推荐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生产)者1276人,表彰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生产)者27643人,选树两届市级“北京大工匠”,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参与职工近700万人次,全市职业技能人才总量超360万人。创建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623家,各级创新工作室超过5000家。